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都是新发的且呈全球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都属于无形体科立克次体目,均为严格的胞内寄生菌,主要由蜱叮咬传播。鼠类、反刍动物以及人类都可以成为其宿主。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接近,且与一些病毒疾病的症状相似,所以容易出现漏诊,也因此使得人们对该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蜱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此类病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有关报道也层出不穷。2008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督促下级部门做好防控工作。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场之一,绵羊是新疆地区的主要家畜,羊群的流动必然会加快病原体的传播,同时新疆气候环境的多样性也给鼠类的栖息提供了天然环境,鼠类的流动势必会加剧了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体的传播,对牧区人民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目前关于新疆地区鼠类和家畜感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报道很少,所以对新疆部分地区的鼠类、绵羊携带无形体和埃立克体进行调查并对其病原特征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无形体病原的分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国外虽然有实验室成功的分离到该病原体,但国内的分离株仍然很少,其主要原因是病原的分离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从新疆四个地区博乐、石河子、乌鲁木齐、伊犁捕获鼠类445份,其中沙鼠356份、褐家鼠58份、田鼠31份,分别采集脾脏提取总DNA,通过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和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沙鼠样本中扩增到无形体和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而在褐家鼠、田鼠中未扩增到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经测序、比对后确定为查菲埃立克体(Echlichiachaffeenisis)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在356份沙鼠检测样本中,检出埃立克体50(14.04%);无形体23份(4.94%);两者均检出阳性的样本13份(3.79%)。说明新疆地区野生鼠类中存在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其主要存在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生存的沙鼠中;新疆存在这两种病原的自然疫源地,且两种病原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宿主动物。本研究先后从新疆玛纳斯某羊场采集192份羊血样本、从新疆石河子屠宰场采集109份羊血样本提取总DNA,巢式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玛纳斯羊场采集的192份羊血样本中检测到23份无形体和77份埃立克体阳性样本,阳性率分别为11.97%和40.10%,两者均检出阳性的样品为13份,占6.77%,通过序列分析,发现与本研究得到的羊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序列与本研究得到鼠的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序列只有两个碱基差异。在石河子活畜市场采集的109份羊血样本中,检测到37份无形体阳性样本,阳性率达到34%,序列分析表明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采集通过PCR鉴定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均为阳性的绵羊血液作为病料,通过腹腔注射接种经环磷酰胺处理过的且PCR检测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均为阴性的小白鼠和生长状态良好的HL-60细胞中。采集野生鼠类脾脏,用PBS处理成组织悬液,通过腹腔注射接种经环磷酰胺处理过的且PCR检测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均为阴性的小白鼠和生长状态良好的HL-60细胞中。采集阳性绵羊血液制作血涂片并进行观察,可以看见疑似桑椹胚状的包涵体,通过PCR检测接种后的小白鼠均有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感染,特异性PCR从接种绵羊血液的HL-60细胞检测到无形体阳性。本研究首次在新疆地区的沙鼠中扩增到了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片段,并且首次对新疆石河子以及周边地区的绵羊携带两种病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较高的携带率,证实了新疆是这两种病原体的自然疫源地。本研究还证实了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体可以在羊和鼠类之间以及不同鼠类之间进行传播,并使用使用HL60细胞尝试对两种病原体进行培养,成功的用阳性羊血做为病料感染了HL60细胞并传代4次,为后面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