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高频超声与320排CTA(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性质,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ies stenosis CA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 材料与方法: 选取贵阳医学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临床怀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40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头部MRI分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同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及320排CTA检查;同时随机抽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等血管管径粗细,管腔的狭窄程度,血管内中膜厚度,血管内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类型。 结果: 1、超声检查40名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共37例,其中强回声斑块10例(26.1%),低回声斑块6例(15.1%),混合斑块22例(58.7%);无症状对照组中发现颈动脉斑块6例,其中强回声斑块5例(83.3%),低回声斑块0例,混合性斑块1例(16.7%)。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多表现为混合性斑块(58.7%),对照组中多表现为强回声斑块,提示混合性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2、23例CI组的颈动脉IMT为(1.19?0.30)mm,高于17例TIA组的颈动脉IMT(1.02?0.17)mm(p<0.05),两组患者其颈动脉 IM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7?0.20)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26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17例TIA组患者中颈动脉狭窄为10例(58.8%),其中轻度狭窄患者为7例(41.3%),中度狭窄患者为2例(11.7%),重度狭窄患者为1例(5.8%);23例CI组患者中颈动脉狭窄为16例(69.5),其中轻度狭窄患者为8例(34.7%),中度狭窄患者为5例(21.7%),重度狭窄患者为3例(13.0%)。CI组患者其颈动脉狭窄程度较TIA组患者明显加重(p<0.05)。 4、超声检查40名患者52条存在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为28条,中度狭窄为17条,重度狭窄为7条;320排CTA检查共51条存在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8条,中度狭窄为15条,重度狭窄为8条;超声与320CTA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判断颈动脉狭窄相符的血管共计56条,总吻合率70.0%。轻度狭窄吻合率71.43%,中度狭窄吻合率66.67%;重度狭窄吻合率75.0%。 5、CI组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的8例中3例合并低回声斑块,而TIA组患者轻度狭窄的7例均合并强回声和混合回声斑块,提示颈动脉轻度狭窄时低回声斑块伴发CI的比例较高。CI组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8例中,5例表现为混合回声斑块,提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时混合性斑块伴发CI的比例较高。 结论: 1、CI组和TIA组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表明颈动脉IMT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预测因子。 2、颈动脉轻度狭窄时低回声斑块与CI关系密切,中重度狭窄时混合性回声斑块与CI关系密切;混合性斑块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性较大,利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性质对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3、在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时超声和320CTA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DUS)、320排CTA联合使用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现颈动脉斑块中具有互补作用。DUS可动态实时观察血流状况,发现斑块,价廉方便,应作为筛选血管病变的首选手段;CTA可以显示血流,血管狭窄、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显示脑灌注情况,受操作者影响较小,检查结果可靠,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DUS后的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