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唐诗》中运用橘意象的作品有将近三百首,说明橘不仅是唐代文人喜爱的水果,也因为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而成为文人借此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文人们继承了先秦以来橘意象的思想情感蕴涵及审美特质,并在运用中有了新的发展。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在绪论中,对橘意象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整理,并且对橘意象下一个定义,橘意象包括橘树、橘花和橘的果实即橘子,并且指出橘意象包含对“橘”和“柚”的研究,但不包含对“柑”、“桔”等的探讨。第一章,对唐前文学(主要集中在诗歌)的橘意象进行一个汇总,整理出唐前橘意象发展概况,其次,对唐代诗歌中出现橘意象的作品进行汇总,并对其划分为初盛唐、中晚唐两个时段来对这些作品进行总体意象风格特点分析。第二章,分析唐诗中橘意象思想情感内涵,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怀才不遇的抒发、思乡情感的流露、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政治意蕴的寄托,通过对唐诗的研读,仔细分析其思想情感内涵。第三章,从三方面阐述唐诗中橘意象的审美特色。第一,秾丽绚烂的色彩之美,绚烂的色彩之美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对某些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第二,静雅的意境之美,秾丽的色彩与清幽的意境是橘意象审美特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些作品突出秾丽的色彩,有些作品则以橘意象与有朦胧、凄清、悠远特色的意象组合而形成清幽静雅的意境之美。第二,馨香甘甜的滋味之美。滋味之美不仅给人带来口感的享受,也能产生心灵的愉悦,因而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影响。第四章,从怀橘、橘奴和洞庭橘三方面重点叙述橘意象的文化意蕴及在唐诗中的传承和流变。这些典故体现出了传统文化蕴涵,汉魏时期产生的陆绩怀橘、橘奴、橘井分别体现出关于孝道、泽被子孙和治病救人的传统美德。这些典故在唐诗中的运用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传承典故的最初蕴涵,其二在唐诗的发展中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