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西方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公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实际上,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有其深远的历史传统,发轫于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公民及公民社会,经历过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扬弃,确立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到上个世纪中后期,对公民和公民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反对专制主义国家和重商主义国家捍卫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武器,特别是东欧剧变后,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空前的热潮。正是在这股风潮中,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被介绍到我国,随即也引发了国内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论旋风。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转型、国家政策的开明与开放更是促进了国内学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使公民社会的现实性发育和成长成为一种自觉。就目前来看,国内学者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公民社会中公民伦理精神的形成、公民人格的培养、公共道德的化育和民间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上,却少有学者关注公民社会四大要素之一的制度对公民社会成长发育的意义、作用和功能。另外一方面,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公民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现实社会中的各个个体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增多,社会行为的失范和道德的出轨加剧,而现行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却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使理论界对现行制度体系进行了反思和审视,使制度伦理学研究成为当代的显学,他们一般认为现行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部分不合法性、非正义性是导致现行制度困境的根源,提出制度应该有正义、效率和公平的维度。这些理论和成果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制度另外一个重要而且是其他维度的基础的维度:诚信。再者,虽然目前关于公民社会伦理精神和制度伦理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却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范围,至今未有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也少有权威和公认的理论。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笔者试图在现代公民社会的广阔视域下,将公民伦理精神和制度诚信这两者联系起来考察。因此,本文的结构安排上遵循了如下顺序:第一部分,论述公民社会与公民伦理精神。首先,笔者从公民社会开始,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公民社会的本质,通过对公民社会构成要素和公民社会特征的分析,认为公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公民自己的社会,是公民个体和公民群体的主体意识、人格品性、价值观念在社会形态和社会存在上的外在反映,是公民社会与公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历史范畴和关系范畴。其次,笔者重点分析了公民伦理精神的概念、本质和价值范式,认为公民伦理精神实质上是公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统一,是公民社会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公民对个体、群体和社会反思和审视后一种理性的德性伦理;公民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德性,在公民社会具有独立、平等、契约、正义、世俗等五种价值范式,这些范式在公民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价值依托和精神支撑。第二部分,考察制度和制度诚信。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对制度概念、本质、功能的考察,认为制度是人的制度,人是制度的立法者,制度是人的意识观念和利益诉求程序化、模式化的外在反映,对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和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重点通过对制度诚信维度的界定和分析,认为制度诚信应该是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的基本维度之一,也是其他制度维度的基础,只有制度诚信了才能使制度保持权威、正义、公平,制度的功能才能发挥。在制度诚信的原则下才能创生出诚信的制度。第三部分,考察了制度在公民社会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部分,笔者在制度诚信和公民伦理精神两个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两者统摄在公民和公民社会这样一个广阔的视域中,这就为后面进一步分析两者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公民社会阶层和矛盾、制度在公民身份确认等方面作用的分析,提出制度是公民社会合法化的唯一途径,为公民伦理精神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提供了一整套制度框架和预设模式,成为公民社会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第四部分,考察了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的价值共通和现实耦合。这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对公民的考察,认为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目标的一致性、价值共通性;但在先后顺序上,制度诚信则是公民伦理精神生成后实践化、制度化的优先课题和先决条件;在形式上,制度诚信则是公民伦理精神的横向移植和渗透;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两者更是存在着现实的耦合性。第五部分,从反面来论证公民伦理精神和制度诚信的关系。通过对现代公民社会中制度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制度诚信是其最直接、最基础的原因,制度诚信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公民和公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诉求。第六部分,提出公民教育和制度建设是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成熟的必然进路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