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小肠 CT 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口服一定量对比剂使得肠道适度扩张,同时结合增强检查是CTE检查质量的基础。目前,用于CTE检查的口服对比剂的适宜用量仍存在争议,现临床研究大多采用1350-1500ml作为常规剂量。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此剂量口服对比剂有时不能实现理想的肠道充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适宜的剂量可使得小肠适度扩张,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个体化差异的存在,故依据患者基础情况进行CTE肠道充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尚未有针对不同人群的口服对比剂适宜剂量相关研究。我们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小的患者对常规剂量口服对比剂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而BMI较大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口服对比剂后,成像效果往往较差。研究表明,肥胖是肠镜中肠道准备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亦有研究表明,小肠长度与BMI呈正相关。研究目的评估基于BMI的个体化口服对比剂用药在CTE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CTE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个体化组(A组)和标准化组(B组),根据BMI将每组患者分别分为三个亚组(A1/B1组:BMI<18.5 Kg/m2;A2/B2组:18.5 kg/m2≤BMI<25 kg/m2;A3/B3组:BMI≥25 kg/m2)。根据BMI给予A组患者不同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A1组:1000 mL;A2组:1500 mL;A3组:2000 mL),B组患者均饮用1500ml同种口服对比剂。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在随机、盲法的情况之下对小肠成像质量和可疑病变进行共同分析和评估,不一致时协商确定。被纳入患者分别于CTE结束后0h和24h就相关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填写问卷。研究结果共215位患者进入入组评估流程,其中203位患者接受随机分组,最终186位患者纳入数据分析,两组间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BMI<18.5 kg/m2患者,A1组和B1组整体成像质量评分均达到“适宜充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0.81 vs.3.33±0.69,P=0.363);A1组病变检出率高于B1组(100%vs.75%)。对于18.5 kg/m2≤BMI<25 kg/m2的患者,A2组和B2组整体成像质量评分均达到“适宜充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对于BMI≥25 kg/m2的患者,A3组整体成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3组(3.03±0.76 vs.2.62±0.67,P=0.033),同时,A3 组病变检出率高于 B3 组(80.0%vs.66.7%)。A组整体成像质量评分达“适宜充盈”的患者比例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vs.69.9%,P=0.624)。对于BMI<18.5 kg/m2患者,A1组患者腹胀评分(P=0.045)及腹泻次数(P=0.011)显著低于B1组,接受度评分显著高于B1组(P=0.015)。对于18.5 kg/m2≤BMI<25 kg/m2以及BMI≥25 kg/m2的患者,A组与B组在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评分、腹泻次数及接受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与标准剂量口服对比剂相比,基于BMI的个体化口服对比剂用药可实现更佳的CTE成像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