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南洼陷及其邻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其石炭-二叠系储层成因类型多样油气藏类型多,受到沉积相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制约着油气开发效果。因此,为实现储层预测及油气藏勘探,需要开展沉积体系研究,为期后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对大量钻井岩心的观察、地质资料的统计分析、测井数据解释等手段与方法,开展了渤南洼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沉积体系研究。完成主要工作如下:建立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标志层,利用标志层等方法划分对比研究区地层;通过分析沉积相标志,确定了渤南洼陷及其邻区沉积微相类型;综合分析研究取心井及单井,建立沉积微相对比剖面;依据砂/地比数据,利用优势相原则,编制了渤南洼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图;依据砂厚数据编制了渤南洼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砂体厚度平面图,分析研究砂体展布特征;建立了渤南洼陷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各组的沉积模式。 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区石炭-二叠系共识别出六个组,分别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地层对比标志、测井曲线及古生物特征明显,石千峰组地层剥蚀最严重,地层残留较少,其他组地层遭到不同程度剥蚀,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块性,厚度普遍在200-400m左右,其中层厚最高可达500m以上。②本溪组及太原组时期,受到由东西向海侵作用影响,古气候潮湿,研究区发育泻湖相、潮坪相、障壁岛相,障壁岛相呈近南北向分布在研究区内,主要发育细石英砂岩及含砾石英砂岩,潮坪相分布在障壁岛相小范围内,主要发育灰色细砂岩,分选性差,研究区本溪组及太原组发育泻湖相,发育灰黑色泥岩。山西组时期海水已完全退出研究区,古气候较干燥,为海陆过渡环境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呈条带状分布,发育含砾砂岩及中、细砂岩,分选差,测井曲线表现为箱型、钟形及锯齿状,分流河道间主要为泥岩。下、上石盒子组发育辫状河相,河流方向由北向南,心滩相呈星点状分布,主要发育含砾砂岩及粗砂岩,泛滥平原夹在两条河道之间,主要发育泥岩。③受物源及沉积相控制,本溪组及太原组砂体厚度较小,砂体横向连续性好。山西组时期砂体厚度明显提高,但厚度不一,出现多处高值区。下石盒子组时期发育的砂体厚度较大,分布具有方向型,主要呈近南北向,上石盒子组地层剥蚀较严重,其残留砂厚最普遍在30-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