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7个不同基因型的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油菜茬和小麦茬两种茬口条件和高氮(N1)、中氮(N2)和低氮(N3)三种施氮水平下这些品种的苗情动态、叶绿素SPAD值、氮积累总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和收获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这些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氮素反应的差异性。 根据各基因型的苗情动态、叶绿素SPAD值、氮积累总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和收获指数等8个指标对施氮的敏感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氮肥敏感型、中间型和钝感型三类。油菜茬口下三种类型的品种分别占总基因型的14.8%、37.0%和48.1%。小麦茬口下三种类型的品种分别占总基因型的33.3%、44.4%和22.2%。但部分品种的所属类型在两种茬口下有所不同。 根据27个水稻基因型在三种施氮水平下的单株产量所进行的氮效率分析结果可将其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四类。油菜茬口下四种类型的品种分别占总基因型25.g%、22.2%、18.5%和33.3%。小麦茬口下四种类型的品种分别占总基因型的29.6%、7.4%、18.5%和55.6%。也有部分品种的所属类型在两种茬口下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可以选出D优527、冈优527、红优527、K优5号和970A/211R等5个氮高效基因型。 本研究对所选用水稻品种对氮素反应的差异性进行评价,根据8个指标对不同基因型对施氮的敏感程度进行了分类,得到了较为明确的结果;同时,根据水稻基因型在三种施氮水平下的单株产量进行了氮效率分类,也得出了较为明确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为可以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水稻品种和合理施肥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良姜总黄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的增殖、形态学变化和其细胞凋亡并对相关肿瘤干细胞标记物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高良姜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为高良姜总黄酮作为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根据原有的工艺,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氯仿萃取等方法得到高良姜总黄酮;2)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高良姜总黄酮在不同时间内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3)采用四甲基偶氮
白内障目前是世界上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我国的第一位致盲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晶体蛋白基因突变、氧化损
本研究检验了温度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静止代谢率及其肝、肾线粒体代谢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组织线粒体代谢与静止代谢的相关关系。于2007年2月,采用同批人工繁
本研究是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了重复序列间区DNA标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等技术,研究了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一株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
N-亚硝基化合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致癌剂,主要包括N-亚硝胺和N-亚硝基脲。N-亚硝胺普遍存在于腌肉、泡菜、熏烤食品和香烟等燃烧过程中,它还能在体内通过胺的亚硝化而生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细胞器之一,它在生物的能量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在植物中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近年来线粒体已经成为研究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焦点。本研究首先以小麦黄化苗为材料,建立起一套快速提取线粒DNA的简洁方法;然后,以具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细胞质的可育异质小麦、二角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
植物GH3基因是一种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具有维持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动态平衡、增强植物抗逆性等功能。本研究以海岛棉为材料进行了海岛棉中类GH3基因GbGH3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 GbGH3基因的全长cDNA为2274bp,包括137bp的5’非翻译区(UTR,untranslated region)和376bp的3’非翻译区和1761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一个由587个氨基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菊科(Asteraceae)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外来植物,原产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花卉引种于我国的上海、南京等地,20世纪80
嗜热菌是指一类能够在55℃以上温度下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细菌群体。本研究以来源于腾冲温泉中的天然菌样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含有天然质粒的嗜热菌株,对筛选出的天然质粒进行测
肝脏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供应的枢纽和主导器官,是机体内多种重要信息调控分子的“集散地”。与其他器官不同,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创伤和各种肝病后,残存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