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不同神经节段穴位针刺镇痛的中枢效应,为进一步揭示针刺中枢镇痛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67名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针刺百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对三个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fMRI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加权像作为解剖背景图像,功能图像采用平面回波(EPI)序列。每次功能性磁共振扫描持续6分钟,扫描所获影像数据将用SPM软件进行分析,用局部一致性、功能连接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时脑活动变化。结果:临床评分统计学分析发现三种治疗方法(针刺百劳、合谷、足三里)均能显著减轻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且疗效相似。脑fMRI成像分析发现针刺百劳穴可显著降低颈痛患者多个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并显著提高多个脑区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强度,这些脑区主要是痛觉信息传导、内源性镇痛系统相关脑区;针刺合谷穴未引发颈痛患者脑局部活动的变化,但显著降低了多个痛觉信息传导相关脑区与前扣带回的连接强度,并显著降低了高级认知相关脑区与前扣带回的连接强度;针刺足三里穴显著降低了颈痛患者前额叶中内侧、扣带回中后部等多个脑区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这些脑区是脑边缘系统/默认网络的核心部分。结论:针刺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穴位引发的脑fMRI活动改变模式不同,针刺百劳穴镇痛涉及到大脑内高级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调控;而针刺合谷穴镇痛不涉及脑高级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调控,可能与针刺对痛觉信息传导、高级认知功能的调控有关。针刺足三里穴(非节段性取穴)镇痛不涉及到脑内高级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调控,可能是通过对脑边缘系统/默认网络的调控参与对外周痛觉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