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是其对特定生境的适应性产物,其典型的由搜寻、采食、处理(咀嚼和吞咽)食料植物组成,期间还伴有各种警觉行为动作如扫视、静听、嗅闻等。复杂多变的觅食环境是否通过作用于动物觅食和警觉行为而影响其能量收益?实验条件下,人工构建均质性食物斑块,在斑块周边围以牛皮纸,模拟斑块周边植被阻挡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es)视野,测定东方田鼠觅食行为过程,检验视野受阻对东方田鼠觅食行为及摄入率的影响;构建空间异质性食物斑块,检验空间异质性食物资源对东方田鼠食物选择及能量收益的作用;以流浪猫(Felis catus)作为捕食风险源检验捕食风险对东方田鼠食物选择及能量收益的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在不同程度视野受阻条件下食物摄入率无显著差异。分析觅食行为参数动态发现,在不同视野受阻条件下,个体能通过调整各采食回合内警觉行为动作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维持觅食回合内总的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进而保证进食时间的稳定。东方田鼠在不同程度的视野受阻条件下均能通过行为变异和优化使摄入率保持稳定。结果亦充分说明,东方田鼠在警觉强度上的变化不能反映觅食中断所带来的食物收益减损的代价,但觅食活动中各警觉动作的持续时间的变异却能够明确指示个体摄入率的动态变化。(2)空间异质性食物斑块能显著性降低动物的能量收益。异质性斑块中,动物对优质食料植物表现出极强的选择性。因个体搜寻、辨识、选择较为优质的食物项目,降低了采食率,即延迟了采食下一口食物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个体采食口量亦显著性减低。雌、雄个体觅食异质性食物在行为上出现分化,雄体的采食口量显著高于雌体的,能量收益亦显著大于雌体的。结果充分说明,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觅食过程中的搜寻、辨识和选择行为能明显降低能量收益;东方田鼠对空间异质性食物的反应存在性别差异。(3)捕食风险能显著降低东方田鼠对优质食料植物的选择性,使其采食的食物项目更加种类广泛,采食口量显著增加;捕食风险能显著降低实验个体的扫视行为时间,增大盯视捕食者时间;个体通过边咀嚼边盯视的方式缓解捕食风险压力,维持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尽可能维持觅食时间的稳定;雄体的采食口量显著性高于雌体的,二者其它警觉行为及觅食行为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充分说明,捕食风险存在时,东方田鼠能通过警觉行为动作优化,保持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以便尽可能地维持其能量收益,使其适合度最大化。以上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1)在视野受阻程度不同的觅食斑块上,东方田鼠可通过觅食活动中警觉行为动作的变异和优化,使其摄入率维持稳定;(2)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觅食过程中搜寻、辨识和选择食料项目的行为动作,会延长觅食下一口食物的时间,降低个体单位时间能量摄入效率;(3)捕食者存在时,个体通过减少扫视行为持续时间,增加视觉盯视捕食者的行为时间,维持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以便尽可能维持能量摄入效率。因此,以觅食活动中警觉引起的觅食中断时间代价为线索,检验其对能量摄入率的影响,是评价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在不同生境觅食适应性策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