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基填筑时很多时候会因为施工季节赶在了雨季,或取土地点地势低洼,或当地缺少砂石材料,或工期紧远运土有困难等诸多限制条件,而不得不使用湿度超过可施工压实含水率限值的过湿土。工程上对过湿土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比较而言,使用最广泛,施工最简单、成本最低的还是掺拌生石灰的处理办法。针对一个工程,设计单位常常根据调查的取土场情况经验性地给出过湿土的一般处理方案,而施工方又常常出于利益考虑,编造各种理由要求将设计院所给的路基土处理方案进行变更设计,亦或实际施工取土条件确实与设计院前期调查的情况不符,必须要变更设计。面对这一现象,建设单位也很难控制过湿土处理的实际掺灰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常用的细粒类过湿土就石灰掺拌改变其施工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一个供施工单位决定施工工艺和确定掺灰剂量的方法或依据;同时也可提供给设计和施工管理方一个方便设计和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环境下石灰与土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性做了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考虑室内试验研究的可行性,并对施工环境做了一定的模拟,最后研究制定了考虑多因素影响下的室内试验研究方案,并运用正交试验法有效地实施了多因素交织的过湿土含水率变化试验。试验测定了石灰品质对掺灰土性质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土质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随掺灰剂量、风级、温度等变化而带来的灰土含水率失水变化规律的试验测试。并将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了土质、初始含水率、灰的品质、风级、温度与处理稳定含水率的多重复杂关系。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和训练模型补算的试验点,绘制出了每一种土(Ip、Wl)的初始含水率与适宜掺灰剂量的关系诺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