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电针不同刺激时长对自闭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引起电针响应的时效关系模式。方法:本实验采用20对SPF级成年Wistar大鼠,按照雄雌1:1合笼过夜,以发现雌鼠阴栓时记为胚胎第1天,分笼单独饲养。随机选取16只孕鼠,在孕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溶液(600mg/kg),产下仔鼠为模型鼠;另外选取4只孕鼠在孕12.5天时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产下仔鼠为正常鼠。产下的仔鼠进行发育行为学(发育情况、方向趋向性、强迫游泳、热板致痛)检测筛选。实验一选取符合自闭症模型的仔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手针组、电针5sA组、电针10sA组、电针20sA组、电针60sA组,每组6只;从正常仔鼠中随机选出6只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仅模拟抓取过程;手针组针刺大鼠长强穴后留针30min;电针组取长强穴透皮后分别向左右两侧针刺,连接电针仪,按组别分别刺激5s、10s、20s、60s,间歇2min,再分别刺激5s、10s、20s、60s,反复刺激15次,频率2Hz,连续波,强度以大鼠局部肌肉微微抖动且无明显挣扎为度,连续干预7天。实验二选取符合自闭症模型的仔鼠随机分成电针5sB组、电针10sB组、电针20sB组、电针60sB组,每组6只,电针方式同前,固定累计干预总时长为240s,单次刺激分别为5s、10s、20s、60s,每隔2min刺激一次,四组刺激次数分别为48、24、12、4次。所有大鼠于干预前(PN23)及干预后(PN30)测试旷场行为学检测,而后取材取大鼠大脑海马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分析BDNF、Bcl-2、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1、体重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在PN7(出生后7天)、PN14、PN21及PN30的体重较低(P<0.05)。2、睁眼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睁眼时间在PN12、PN13、PN14无明显差异(P>0.05),PN15、PN1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模型组睁眼时间较迟。3、强迫游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游泳能力在PN9、PN11、PN13、PN15游泳评分均低于同日龄空白组(P<0.05)。4、方向趋向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PN7、PN8、PN9、PN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5、热板致痛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对于痛觉感受明显迟钝,在PN9、PN11、PN13、PN15不同日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旷场行为学:1)干预前: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一与实验二各组自闭症模型大鼠的活动总路程短、平均速度慢、站立探索少、重复刻板动作增多(P<0.05)。2)干预后:(1)实验一: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电针5sA、10sA、20sA、60sA组及空白组活动总路程增加、平均速度加快(P<0.05);电针20sA、60sA组及空白组站立次数增加、重复刻板动作减少(P<0.05)。(2)实验二: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电针20sB、60sB组大鼠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增加,站立探索次数增多;各组重复刻板动作减少(P<0.05)。与60sB组比较,电针5sB、10sB组站立次数较少、刻板动作增加(P<0.05)。7、免疫印迹法:实验一:1)(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电针20sA、60sA组BDNF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2)与电针60sA组比较,手针组、电针5sA、10sA组BDNF蛋白表达减少(P<0.05)。2)(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0sA、60sA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2)与电针60sA组比较,手针组及电针5sA组CREB蛋白表达减少(P<0.05)。实验二:1)(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BDNF蛋白表达增加(P<0.01);空白组及电针10sB、20sB、60sB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电针60sB组比较,电针5sB组Bcl-2蛋白表达相对较少(P<0.05)。2)(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0sB、60sB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2)与电针60sB组比较,电针5sB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3)与电针20sB组比较,电针5sB组CREB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8、免疫组化法:实验一:(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0sA、60sA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2)与电针20sA组比较,电针5sA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下降(P<0.05)。(3)与电针60sA组比较,手针组、电针5sA、10sA组CREB和p-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电针20sA组p-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实验二:(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0sB、60sB组CREB及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2)与电针10sB组比较,模型组、电针5sB组CREB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3)与电针20sB组比较,电针5sB组CREB和p-CREB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4)与电针60sB组比较,电针5sB、10sB组CREB和p-CREB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电针20sB组p-CREB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结论:1、电针长强穴可改善自闭症大鼠自主活动,以电针20s为单位刺激时长(累计干预15次)起能改善自闭症大鼠刻板重复、兴趣降低等异常行为模式。2、与正常大鼠比较,自闭症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以电针20s为单位刺激时长(累计干预15次)起能上调BDNF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3、以电针20s为单位刺激时长(累计干预15次)起能激活自闭症大鼠海马区p-CREB、CREB蛋白表达引起针刺响应效应。4、无论电针20s(累计干预15次)还是电针20s(累计干预240s),以20s为单位的刺激时长为起效的最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