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婚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离婚率连续十六年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因此在最新颁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民法典》中,对“离婚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为防止轻率离婚,增设30天冷静期。本文利用2004-2019年16年间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对离婚率攀升的原因进行探索分析,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检验各个因素对离婚率的影响。首先本文对我国离婚率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后相邻(Queen相邻)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来反应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通过绘制16年间各省份的时空格局演变图、计算全局Moran指数和绘制Moran散点图来分析离婚率在空间上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离婚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因此,在对离婚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本文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其次,本文把中国各省份高离婚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家庭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来进行研究,家庭环境因素中包括平均家庭规模、社会总抚养比、失业情况、出生率、文盲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六个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中包括住房价格、经济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城镇化率、性别比例五个因素。在进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与选取时,首先,进行了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效应都非常显著。其次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到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于Hausman检验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于是在建立模型时,选择加入随机效应。最后分别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杜宾模型(SDM)来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三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在空间固定效应情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最为显著,且拟合效果最好。因此,本文选取空间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作为最终的结果。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离婚率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并且得出在社会环境因素中,住房价格、人均GDP、互联网普及率和性别比例对离婚率攀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家庭环境因素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失业率对离婚率是促进作用,社会总抚养比对离婚是抑制作用。出生率、平均家庭户规模、文盲率,城镇化率这四个变量对各省离婚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依据分析结论给出了一些提高婚姻稳定性,降低中国离婚率的建议。
其他文献
免疫球蛋白是动物体内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免疫球蛋白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是多功能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它们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和许多其他类型的配体如补体、特异性细胞受体、细菌蛋白等发生反应。其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在针对先天免疫因子相关抗原的初始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
目的:通过对强心疏肝汤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分析其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经过排除标准检验后的60例患者,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强心疏肝汤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其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规范化抗心衰治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高校具有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高校需要通过优化教育顶层设计、营造生态教育氛围、打造核心教育理念、创造新型媒体格局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双赢思维”,树立文化自信,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主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以主动运输为例,在教学中基于5 E教学模式,运用科学事实,类比模型和flash动画,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实现错误概念的转化,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灌输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基于此,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检视某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的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以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文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其研究主题进行多维度挖掘。研究结果表明,四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论文的产出总体呈上升趋势,折射出鲜明的治理价值和应用导向。但总体来看依然存在学科边界把握失当、学科思维习性欠缺、方法规范意识不强等局限。因此,后续研究应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和新方向,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教育路径回应。“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实践话语,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其话语表达进行理性审视。从哲学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的框架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属性、内涵等进行话语分析,并对相关话语进行辨误,从工具理性、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视角对课程思政教育过程进行了话语阐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是高校学生提升政治能力、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对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性与时效性,结合中华美育教学理念,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育教学法的价值及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广义逆AT,S(2)的扰动以及其应用.利用奇异值分解和CS分解在值域和零空间扰动下给出矩阵AT,S(2)的扰动界和相对扰动界.在特殊条件下,给出其更确切的扰动界和相对扰动界.讨论其在非线性系统解的相对误差界的应用.利用算子分块(?)□Schur补理论研究算子Moore-Penrose逆的扰动界.给出一定条件下算子A+的扰动界,以及在一些条件下给出更确切的扰动界.研究其在算子方程的极小范数最
在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教育体系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文化对青年的多维影响不断加深,如何发挥好影视艺术对美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并使之为青年教育注入生命力,已成为当下青年教育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融入高校教育的影视美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视美育自身特征以及其融入到高校教育中的意义分析,提出了多条具体实施路径,为高校育人方式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