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典型的浅埋地下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直埋管线解决了很多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难题,创造了良好的地下空间利用和统一化管理平台。现阶段我国大力支持发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多个城市现在已经建成,这也是实现未来创造海绵城市的希望。但是,我国现有的规范对抗震设计方面几乎空白,设计过程中对管廊的研究多为借鉴隧道、地铁等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这些地下结构与综合管廊抗震有一定的不同,不能为经济和安全同时实现带来可靠的参考。因此,本文在已有的试验和理论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其抗震性能。通过对某实际工程中的地下综合管廊做数值模拟研究,在斜入射地震动输入条件下,观测地下综合管廊、周围土体以及内部管线的动力响应规律,总结概括其破坏方式并给出现象产生的解释,最后据此给出对于抗震设计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斜入射地震动输入实现和土结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阐述了相关理论。随后基于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建立,推导了等效荷载计算公式。实现在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荷载求解,并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多个面上不同节点的等效荷载输入,用模型验证了地震动荷载的输入和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和准确度。第二,选取某实际工程中的综合管廊为研究对象,选定混凝土的本构分析模型与塑性损伤参数,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实现模型的斜入射地震动输入,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分别探讨了土体、综合管廊体与内置管线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破坏准则。第三,逐个的分析了可能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动力响应规律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分别选取土体介质参数、输入不同的地震动幅值以及综合管廊埋深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中的监测点的位移、应力以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等参数,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地下综合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振动性能良好;斜入射输入相比于垂直输入地震动会使结构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更易于发生破坏;地下综合管廊的顶部角点处是最易于发生破坏的位置,斜入射下内部隔板与顶板和底板的角点位置处也是动荷载作用下的危险位置,设计时应该在这些位置给予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