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隐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修辞或装饰语言的工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的重新认识了隐喻的深层含义。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隐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被认为是研究人类思想行为及共同认知现象的一个必要手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在认知语言学看来,概念隐喻就是用一种概念或事物体验和理解另外一个概念。概念隐喻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而语言隐喻源自隐喻化的概念。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依靠概念化隐喻这一运作机制,它具有系统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情感无处不在,它同样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认知与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虽然这样的情感是复杂的、抽象化的,但通过隐喻情感可以被概念化并很好地表达出来。隐喻在人类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浪漫的爱情通常被看作是一种独特,难以描述的情感。没有隐喻,我们恐怕难以清楚地给出爱情的定义。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论述了关于爱的隐喻。由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普遍性,在英语、汉语和的德语中出现了一些相似的关于爱的隐喻的表达方式。例如,“爱情如火”,“爱情是结合体”,“爱是容器中流动的液体”等。然而,受不同文化、信仰以及生产模式的影响,在这三种语言中出现了特定的关于爱的隐喻化表达方式,如汉语中的“爱情是醋”,英语中的“爱情是自然力量”和德语中的“爱情是运转的机器”。作者在本篇论文中,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讨论了英语、汉语和德语中关于爱的隐喻的表达方式。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及启示。通过对这三种语言中一定数量表达方式的举例阐述,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通过这三种语言中存在的一系列关于隐喻的表达方式,我们发现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表达方式。如果这些表达方式相同或者非常相近,那么这样的概念隐喻就是等价的,因为它们对应于现实的概念化。由于对于所生存环境的不同习惯方式,使得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具有某些独特性。然而,自然界的创造使得我们彼此之间变得很相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证明:1.人类的神经遗传相似性。2.物理和生理相似性。3.社会文化结构的普遍性。这些相似性表明,我们具有平等的认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因此,我们能够理解隐喻,我们同样能看出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点存在的前提在于英语、汉语和德语使用者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特点。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与另外一种文化是相同的。除此之外,导致认知差异性的因素还包括:语言的历史发展、不同的经济模式、宗教和哲学系统以及说话人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本篇论文中,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去理解,感受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研究工具,为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概念隐喻与语言中的认知现象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