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城镇劳动力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普遍偏低,因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群体获得合理劳动收入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有关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在理论结果和实证研究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7~2008年中国城乡流动人口调查数据(RUMiC),本文将2008年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作为一项自然实验,使用回归调整的差中差方法和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在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分析中,首先,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建立农民工的就业方程,分析了提升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女性和男性就业的影响;其次,在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工就业变动方程,计算出农民工就业的最低工资弹性。最后,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对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建立了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方程以及就业变动方程,计算出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的最低工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农民工总体来看,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女性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未对男性农民工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农民工女性和男性就业的流出和农民工男性就业的流入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利于农民工女性就业的流入,其就业的最低工资弹性是-0.6211,意味着提升最低工资不利于农民工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搜寻新的工作机会。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不利于低技能农民工就业,但对高技能农民工就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的流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利于低技能农民工女性和高技能农民工女性就业的流入,低技能农民工女性就业的最低工资弹性是-0.7908,高技能农民工女性的最低工资弹性是-0.2621。最低工资提升有利于高技能农民工男性就业的流入,其最低工资弹性为0.1106,对低技能农民工男性就业的流入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对农民工女性,尤其是低技能农民工女性就业流入的负面影响,应该适度渐进地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在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分析中,首先,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建立了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方程,分析了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影响;其次,基于面板数据的基础,建立农民工工作时间变动方程,计算出农民工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最后,进一步分析最低工资对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影响,分别建立了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方程,以及工作时间的变动方程,计算出低技能农民工和高技能农民工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显著延长了农民工女性和男性的工作时间,农民工女性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是0.4708,农民工男性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是0.3117。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显著延长了高技能农民工女性、高技能农民工男性和低技能农民工男性的工作时间,且高技能农民工女性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为0.8636,高技能农民工男性的最低工资弹性为0.2870,低技能农民工男性工作时间的最低工资弹性为0.3381。总体上看,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减少了女性劳动供给,增加了男性劳动供给,农民工女性劳动供给下降幅度大于男性劳动供给增加幅度,同时减少了低技能农民工劳动供给,增加了高技能农民工劳动供给,低技能农民工劳动供给下降幅度超过高技能农民工劳动供给增加幅度,意味着社会总劳动供给减少。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进而减轻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对不同农民工群体的政策效果;有助于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设计与评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民工劳动供给决定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