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一个人口与资本重新组合与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亿万农民,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的历史进程。所以,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现存的土地面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这就必然引发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行为,由此,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近年来,由征地问题引发的失地农民与征地各方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某些群体性恶性事件。失地农民不同于农村村民也不同于城市市民,他们面临着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缺少专业的劳动技能,再就业的难度很大,同时又缺少一定的社会保障等严峻现实。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公众满意度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而失地农民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研究将失地农民的满意度纳入到政府城镇化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是未来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借鉴经典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在文献阅读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假设理论模型。该模型含有农民预期、公平感知、质量感知、农民满意等4个潜变量以及16个观测变量。在问卷设计时,遵循了简单易懂、目的明确、逻辑清晰、便于统计分析的原则,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问卷进行度量。选择济南市的8个片区作为样本调查地,利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正式调研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数据质量良好。最后,运用AMOS21.0软件对提出的假设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测量模型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两部分,分别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模型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感知是对失地农民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变量,其影响系数为0.70,其次,农民预期对失地农民满意度不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质量感知对其产生的间接影响为0.58,公平感知对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最弱,其直接和间接影响之和为0.41。最后,根据模型的运行结果,对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满意度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