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然而是否可以科学准确地对其破裂风险进行评估则是确定其后续诊疗方案合理性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瘤壁炎症在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的过程主要通过补体激活,随之被机体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炎症细胞分泌的其他介质所介导。在其反应过程间,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收集临床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血清学数据,引入动脉瘤形态学分析和PHASES评分,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清中MBL浓度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其和颅内动脉瘤高破裂风险的相关性,为其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二、由于异常的颅内流体力学改变,进而引发的动脉瘤壁炎症反应,经许多研究发现将会进一步导致动脉瘤瘤壁的病理性结构破坏,这是目前较为认可的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甚至破裂的关键机制。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中,应用血清学检测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可以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应用计算颅内动脉瘤的流体力学参数能够对血流动力学进行科学量化的分析,为进一步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风险中的作用,本研究拟联合血清学指标与计算血流流体力学技术,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流体力学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相互联系以及两项指标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发展机制内的关系。研究方法:一、第一部分研究,我们将首先筛选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中心医院,通过行DSA血管造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技术,检查发现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例。设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有2枚及或大于2枚动脉瘤患者根据形态学评分选取评分高的动脉瘤作为入选目标。整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包含其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慢性疾病病史,记录并整理筛选的颅内未动脉瘤部分特征如动脉瘤大小(最长径)、所处位置以及其形态规则性等。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样本进行MBL浓度检测,对每位患者应用软件行动脉瘤智能破裂风险评估,该软件是强联智创的科技团队根据天坛医院针对未破裂动脉瘤所设计的最大似然模型进行等级划分,根据其评分结果,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进行组间的浓度对比研究。有2枚及或大于2枚动脉瘤患者根据评分选取评分高的动脉瘤作为对照研究。然后,我们将进一步应用PHASES破裂风险评分,对各组患者的再次进行评分对比,进而评估各组MBL浓度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程度。二、第二部分研究,我们则将继续筛选从2018年6月到2020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通过行DSA血管造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技术,检查发现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例。设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有2枚及或大于2枚动脉瘤患者根据形态学评分选取评分高的动脉瘤作为入选目标。整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包含其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慢性疾病病史。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样本进行MBL浓度检测,对符合标准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进行形态学检测,整理并收录这些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大小(Size,以最长径为指标)、纵横比(aspectratio,AR)、尺寸比(sizeratio,SR)、体积瘤颈面积比(volume neck area ratio,VNR)、高宽比(heighttowidthratio,HW)、动脉瘤角 θA,入射角度IA等。根据3D-DSA螺旋造影影像的数据纳入运算模型进行计算,记录其流体力学参数包括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低壁面切应力面积(percentage of low wall shear stress area,LSA)、流速(velocity),剪切震荡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压力(pressure)等。根据每一例患者检测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低于0.80mg/L纳入低浓度组,0.80-1.10mg/L纳入中浓度组,高于1.10mg/L纳入高浓度组。对以上病例的临床特征、流体力学的参数数据以及形态学参数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在进一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形态学以及流体力学间相互联系。然后本研究将再次通过PHASES评分对入选的动脉瘤破裂风险进行评分分组,然后研究分析血清MBL浓度、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流体力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上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检测多维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一、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第一部分研究中符合其要求的为120例动脉瘤患者,当中有男性55例,女性65例;这部分患者的平均年龄51.08±10.35岁,范围32-79岁。对入选标准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通过智能动脉瘤辅助系统行风险评估分组,低风险组为58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48.3%),中风险组为32例(26.7%),高风险组为30例(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烟酒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多发性等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风险组别间的动脉瘤大小(P<0.001)以及动脉瘤不规则形态(P=0.01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各组别间的MBL浓度,再对风险组患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PHASES)作评分对比,结果显示不同破裂风险组别间的MBL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增加(PHASES评分的升高),血清MBL浓度亦逐渐提高(P<0.001)。二、根据第二部分研究设定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共有68例患者入组,有男性30例,女性38例;这部分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22±9.22岁,范围35-78岁。入选动脉瘤的平均大小为6.36±2.44mm,范围是 2.5-11.5mm;MBL 浓度低于 0.80mg/L 为 30 例(44.1%),MBL 浓度在 0.80-1.10mg/L为25例(36.8%),MBL浓度高于1.10mg/L为13例(19.1%)。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血清MBL浓度组之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对比分析中,动脉瘤大小、尺寸比、纵横比、体积瘤颈面积比在不同血清MBL浓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以上参数都符合随着血清MB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变化趋势。其他形态学参数如剪切震荡指数、高宽比、动脉瘤角θA,入射角度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体力学参数中,壁面切应力,流速,低壁面切应力面积,相对阻滞时间(RRT)在不同血清MBL浓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剪切震荡指数和压力两项参数在不同血清MBL浓度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部分动脉瘤尺寸比(SR)[斜率:0.106;95%置信区间:(0.052,0.160);P=0.000]、壁面切应力(WSS)[斜率:-0.379;95%置信区间:(-0.658,-0.099);P=0.009]、流速(velocity)[斜率:-0.617;95%置信区间:(-0.989,-0.245);P=0.017]、低壁面切应力面积(LSA)[斜率:2.145;95%置信区间:(0.394,3.896);P=0.002]、相对阻滞时间(RRT)[斜率:0.597;95%置信区间:(0.129,1.066);P=0.013]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清MBL浓度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对每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PHASES)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后其结果提示不同破裂风险评分区间中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大小、尺寸比、纵横比、体积瘤颈面积比)、血流动力学特征(壁面切应力、流速、低壁面切应力面积、相对阻滞时间)以及血清MBL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一、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不仅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大小相关,在不同动脉瘤形态学风险评分间也存在着浓度差异,提示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检测可能成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有效血清学指标,为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依据。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清MBL浓度水平与其动脉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破裂风险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流体力学的特征是低而且多变的壁面切应力,形态学特点是动脉瘤体积较大且不规则,而其血清MBL浓度较高。本研究通过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清MBL浓度、动脉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探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和瘤壁炎症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生长和破裂过程内的相互作用机制,更加多维地分析其发病机理,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为全面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