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等优势已见诸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锂材料价格昂贵且资源分布不均,限制它在规模化储能中的应用。相较于锂电池,钠/钾电池因成本低廉进入人们视野。然而,钠/钾较大的离子半径(Na:1.02A,K:1.38 A)引起了迟滞的反应动力学,从而导致了较低的能量密度。在这种背景下,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提升钠/钾电池性能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研究已报道了高性能正极材料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等优势已见诸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锂材料价格昂贵且资源分布不均,限制它在规模化储能中的应用。相较于锂电池,钠/钾电池因成本低廉进入人们视野。然而,钠/钾较大的离子半径(Na:1.02A,K:1.38 A)引起了迟滞的反应动力学,从而导致了较低的能量密度。在这种背景下,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提升钠/钾电池性能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研究已报道了高性能正极材料的开发,但对于负极材料的优选和调控,尚未达成共识。钠/钾电池负极材料通常存在导电性、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等问题,导致电池电化学性能不佳。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引入石墨烯实现材料的复合是一种有效策略,可实现材料导电性的提升并减缓体积效应。然而,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仍存在诸多瓶颈亟待解决。首先,常规手段制备的石墨烯品质不可控,尤其对于快充负极体系,对导电性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其次,石墨烯与负极材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弱,随着钠/钾离子的循环脱嵌,电极易粉化或脱落;再次,复合材料中碳质量占比通常较高,从而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发挥。因此,开发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探索石墨烯与负极材料有效结合手段,从而获得高稳定高性能的新型钠/钾电池负极材料势在必行。基于此,本论文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发展异原子掺杂rGO策略,提升材料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通过异原子掺杂,实现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材料的稳定结合。将一维材料硫化铋纳米棒锚定在导电的氮掺石墨烯框架中,用作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氮元素的掺杂不仅可以提升材料整体导电性,保证倍率性能的发挥,还可以增强rGO和硫化铋结合力,提升复合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电池循环寿命。(2)改善碳材料引入方式,进一步增强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在二维材料SnSe/C表面直接包裹生长氮掺石墨烯,形成紧密且高效电子传导的界面。此外,CVD法引入的碳,其质量较传统rGO引入的碳占比低,对电极能量密度影响更小。复合材料中,“内”“外”碳共同作用,实现优异的电化学储钠性能。(3)探究金属复合对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的影响。在PECVD生长的垂直石墨烯上引入金属颗粒,增强其对负极材料的吸附能力,制备无枝晶、长寿命的三维钠金属负极材料。复合金属可以提高整体电导率并实现钠的快速熔融负载。石墨烯的垂直结构可以缓解钠的体积效应,均匀生长的钴颗粒/氮掺碳可以诱导钠的均匀沉积,抑制枝晶生长。最终实现长寿命钠金属电池。(4)开发异原子双掺技术,协同促进材料电化学性能。一步CVD法制备氮硫双掺石墨烯空心球,通过掺杂提升其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氮硫双掺可以扩大层间距,减小钾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带来的体积变化。此外,掺杂还可以提高导电性,增强对钾的吸附,促进钾离子扩散。同时,三维中空结构可以进一步缓解体积效应,共同作用,提升材料储钾能力。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病理谱背景及目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既往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慢性神经变性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病例报告显示,NIID除了神经系统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本研究的目的系统地评估了 NIID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不同系统的病理变化,以证实NIID其实是一种系统性
目前,实际电催化分解水主要利用的是贵金属(Pt族)基催化剂,但是这类催化剂地表丰度低、价格高昂,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OER(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及 HER(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催化性能相比于贵金属基催化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本征催化活性较低;(2)导电性差;(3)比
碳基功能材料因其廉价、可持续性和多功能性,被认是解决能源问题最有前景的材料。碳基材料种类有很多,一类是以单一碳元素构成的同素异构体,诸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等,由石墨烯构型而成的三维石墨烯纳米片和多壁碳纳米管成为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的新星;另一类是与其它元素形成共价键,在众多碳化合物中,非晶碳化硅表现出的高强度、高密度、高硬度等优良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特定应用的功能碳基材料的可控生长仍然
第一部分:铁蓄积对大鼠凝血状态的影响目的:研究铁蓄积大鼠模型中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初步探讨铁蓄积对凝血状态方面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12只SD大鼠,皆符合雄性、健康、SPF级、6月龄、300±20 g体重范围标准。经随机方式,均等归入对照组(Ctrl)和铁蓄积组(FAC),每组6只,其中FAC组采取90 mg/kg枸橼酸铁(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腹腔注
目的:明确雷帕霉素对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研究lncRNA-FLJ11 812调控经雷帕霉素处理的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对经过雷帕霉素处理的骨肉瘤细胞与对照组骨肉瘤细胞筛选得到lncRNA,即雷帕霉素可调控lncRNA的转录水平。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等多种分子生物方法,验证雷帕霉素是通过调控lncRNA的转录进而调控与骨肉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达到介导骨肉
目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拟研究Sirt-1是否可能通过调节FOXO或p53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应用SK-N-SH细胞研究Sirt-1表达对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确定Sirt-1可能通过其脱乙酰反应调节p53,
近几十年来全球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患者发现即处于疾病晚期,且肝移植和射频消融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只有5%-10%的肝癌患者符合条件。肝癌晚期患者即使使用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由于高的复发或转移率,患者的长期预后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肝癌进展的关键分子,寻找有价值的标志物是迫切需要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被认为是Ⅱ型免疫的有效启动剂,2005年以来,
在电化学还原中,电子通过催化剂,经由反应界面转移至反应物粒子上,实现电化学还原反应,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降低电子转移的过电势和提高还原产物的选择性。近些年,各种新型催化剂从非金属催化剂,到金属及其衍生物催化剂,能量转化效率及选择性都有大幅提高。但由于催化剂的高活性往往是尺寸、晶面、晶界、缺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于电催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还不是很明确。单晶材料因具有统一的晶面取向、无晶界、
绿色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是聚合物发展的趋势。苯并噁嗪树脂是一类耐热树脂,得益于丰富的苯酚类衍生物和胺类衍生物以及交联网络中的氢键,苯并噁嗪树脂具有很强的分子结构设计性,为制得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苯并噁嗪树脂提供了可能性。从生物质原料出发,制备生物质树脂是苯并噁嗪树脂绿色化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生物质苯并噁嗪树脂研究存在三大问题。首先,众所周知,绿色化的内涵不仅仅是采用生物质原料,而且还应包括合成及提纯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化工工厂的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和废气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能源的消耗,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导致了人们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难题。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保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