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痹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首次记载于《素问·痹论篇》,并于其中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的观点,后世医家多从此进行阐发论治痹病。至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中详细记载了湿痹、历节等疾病的证治,此为痹病辨证论治的发端。后李杲提出了脾胃内伤杂病诊疗思路,由脾胃内伤角度阐发痹病论治,后世多有发展。经过金元的发展,至明清之际,论治疾病形成了两种诊疗思路,即以外感论治疾病和以内伤论治疾病,痹病论治亦是如此。《医宗金鉴》是清朝官方编纂的一部医学集成著作,由吴谦、刘裕铎等御医编纂而成。本书是对繁荣发展的明清医学一次高度总结,亦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方编纂医书。本丛书包括"一论二要旨,两注十要诀",全书首重张仲景学术思想,由吴谦亲自编订了《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杂病心法要诀》是吴谦总结历代医家论治杂病精华而成,以歌诀形式高度浓缩了 60余种杂病论治理法方药特点,有非常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本研究以广义痹病为研究对象,以分册《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为主要研究范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同是吴谦等人编纂而成,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一定传承性。就痹病论治而言,《杂病心法要诀》补充了《金匮要略注》相关内容之不足,两分册中皆有对痹病论治一般规律的体现。其它各分卷中如妇科、儿科、骨科等,虽也论及痹病证治,但是又兼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本研究中不作为研究范围。根据对此两分册痹病内容分析,其痹病论治符合广义痹病的概念范围和外延。所以以广义痹病为具体研究对象。本研究具体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对《金匮要略注》相关痹病篇章、条文整理分析,一方面发掘吴谦注疏特点,另一方面发掘痹病证治的一般理法规律。吴谦以错简重订为法,以考据学为依据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进行重新考订注疏。注疏条理清晰,为后世研读《金匮要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将对《金匮要略注》痹病相关章节、条文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探索吴谦对《金匮要略》包含痹病相关学术思想的发扬,并以此探讨痹病论治的一般规律,指导当今痹病论治。第二,通过对《杂病心法要诀》痹病思想的整理、分析,探索其中痹病论治规律。《杂病心法要诀》为吴谦等人对历代论治杂病的高度总结,言简意赅,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易学易用。本研究将重新对本篇歌诀的整理、分析,将其中论治痹病相关歌诀整理归类,发掘其中的证治规律。第三,本研究将通过对痹病论治理法规律的总结、归纳,发掘吴谦所示疾病辨证论治规律,以指导其它杂病的论治。吴谦于《医宗金鉴》不同分册中多次阐述"理法"规律的重要性,强调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以及证治规律的重要性。通过对《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痹病证治特点的剖析,得出其中一般性的理法规律,并由此推广至其它内科杂病证治中。总之,本研究旨在以《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中蕴含的痹病证治思想为基础,挖掘其中痹病证治思想,并指导当今痹病临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进行阐述:《金匮要略注》痹病相关篇章、条文注疏所阐发证治思想,以及《杂病心法要诀》中所体现的痹病证治思想。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医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文献对比分析法,并将文本内容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进行分析。本研究将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梳理历代痹病证治,并重新分类,阐释痹病不同时期演变过程,并归纳出外感致痹和内伤致痹两条痹病成因线索,并以此梳理有代表性的古代医家痹病证治思想。本研究结合现代中医学研究理论,从多方面充分阐释研究对象的理论特点,并参照不同医家理论学说,进行对比、讨论鉴别,以期得到合理的研究结果。《金匮要略注》痹病证治思想是本研究的基础,《杂病心法要诀》痹病证治思想与《金匮要略注》痹病证治思想一脉相承。集中分析此两部著作,参考历代相关医家观点,并对痹病理论的命名、分类、辨证论治方法、病因病机特点、诊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归纳,以此总结痹病证治思想理论。并结合现代辨证论治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发掘吴谦所倡导的"理法"规律特点。本研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金匮要略注》痹病相关章节、条文注疏为线索,同时并参照另外七家《金匮要略》相关注疏条文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深入探讨、梳理吴谦对《金匮要略》痹病思想的阐发。本部分研究根据吴谦对条文的整理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湿痹、风湿痹、历节病条文注疏分析。第二,对痰饮、水气、黄汗、阴阳毒、血痹、转筋、虚劳、气分、寒疝和肾着所导致痹症条文注疏分析。另外所选择七位医家为赵以德、沈明宗、徐彬、魏荔彤、程林、李彣和尤怡。第二,以《杂病心法要诀》痹病相关歌诀为中心,综合历代医家对痹病阐述,探析《杂病心法要诀》痹病证治理法规律。通过对歌诀的重新整理,并结合医史文献研究方法,探求痹病歌诀所蕴含理法的源流、分类、应用特点以及证治规律。第三,结合当今对辨证论治思维的最新研究,经过古今对比研究,以当今之理,探求古人之义,以明确辨证论治方法。对《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进行相关联研究,发掘其中共同的辨证论治思想。结果:1.《金匮要略注》于湿病、风湿病、历节、痰饮、水气、黄汗、阴阳毒、血痹、转筋、虚劳、气分、寒疝、和肾着等疾病中详细注疏原文,详解痹病、痹症证治特点。吴谦重视内外表里辨证的不同特点,强调通阳法、两解法在痹病论治中的作用。2.《杂病心法要诀》痹病治法是对《金匮要略注》痹病证治理法的继承和发展。以外感和内伤两条线索论治痹病,并详细阐明八纲在痹病证治中的地位。针对外感痹病吴谦以八纲详细阐述了其治法,并发掘了小续命汤、五痹汤、羌活胜湿汤、五积散等方剂的应用特点。本研究从内伤思想中发掘脾胃内伤致痹的证治思想,并根据疾病发展、变化规律分为脾胃内伤致痹和虚劳致痹两部分进行探析。以脾胃内伤为线索论治痹病,以补脾胃、升清阳、清阴火为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高度概括了脾胃内伤证治特点。针对虚劳痹病,自五劳、七伤、六极阐发,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法,以"先天之治本阴阳,后天之治本气血"之治法为基础,以五脏虚实变化为方向,总结了历代补虚名方加以论治。3.吴谦强调治病之"理法"的重要性,注重对疾病理法进行阐述,通过对此两分册痹病证治思想研究,一方面发掘痹病证治特点和证治规律,另一方面探讨吴谦强调"理法"背后的辨证论治规律,并归纳出以下辨证论治规律:以八纲为总纲,以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为主线,元气损益变化为动力,准确辨识病位与病性阐述其辨证论治思想。与当今辨证论治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观点与当今证素辨证思维、复杂性辨证思维相似。发掘了历代治疗痹病名方证治特点,如小续命汤、三痹汤和独活寄生汤等方剂证治特点。并详述了辨证论治思维、理法的重要性。4.吴谦所倡导的八纲理法辨证对现代内科医学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吴谦自八纲辨证、理法辨证阐释痹病证治,并可将八纲、理法辨证推广至其它内科疾病诊疗中去,促进经典理论与现代中医临床的结合,推动经典回归临床的发展。第二,吴谦在对痹病论治中,精选了大量历代著名方剂,可以补充、丰富对当今痹病临床用药,指导痹病证治。结论:《金匮要略注》《杂病心法要诀》所展示的痹病证治思想,继承了张仲景学术思想、李杲脾胃内伤思想,兼顾八纲理法又有自身的创建,精选历代治痹思想和方剂,丰富完善了当今痹病理论研究。痹病治疗中注重高度重视辨证理法,并可以此推广至其它杂病临床治疗中,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巨大,值得进一步进行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