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微生物参与的碳氮硫代谢潜能及其对大气二次污染的潜在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微生物广泛存在大气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近年来,空气微生物组成特征、影响因素、潜在来源、健康效应等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了空气微生物的物种组成,物种功能层面深入解析较少。微生物在土壤和水环境中活跃参与物质代谢,其在大气中进行功能代谢亦有可能。因此,了解空气微生物参与的功能代谢并计算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集了中国和瑞士的空气颗粒物样本,结合非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培养富集筛选技术,探究了空气微生物潜在参与的物质代谢,解析了影响代谢功能的环境因素,计算并预测了代谢功能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了潜在参与碳、氮、硫代谢的空气微生物群落分布,解析了其生态地位和代谢特征。
  空气中潜在参与碳、氮、硫代谢的微生物分别占微生物总数(属水平,下同)的80.69%、47.28%、11.14%;核心物种分别有10个、5个、2个。分别构建潜在参与碳、氮、硫代谢的空气微生物分子网络,识别关键物种各有6个、11个、1个。空气微生物潜在参与碳代谢无法促进有机碳形成,潜在参与氮代谢和硫代谢有助于铵盐和硫酸盐形成。综上,空气微生物潜在参与大气氮、硫代谢可能对二次污染造成影响。
  2.探究了潜在参与氮、硫代谢的空气微生物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定量了代表性功能基因浓度。
  氮代谢中,氨化、异化硝酸盐还原等铵盐形成过程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较高,氨化基因(gdh)浓度为6.18×104copies·m-3,氨同化和氨氧化等铵盐消耗过程的功能基因却未检出。硫代谢中,硫酸盐形成途径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是硫酸盐消耗途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1.56倍。硫代硫酸盐氧化功能基因(soxB)浓度(4.14×103copies·m-3)是硫酸盐还原基因(cysDNC)浓度(2.76×103copies·m-3)的1.50倍。综上,空气微生物携带氮、硫代谢功能基因更多地编码铵盐、硫酸盐形成途径,可能造成铵盐、硫酸盐积累。
  3.分析了空气总细菌和氮、硫代谢功能基因相关的环境因素,筛选了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
  大气污染中,颗粒物(PM2.5、PM10)浓度与空气总细菌、氨化基因(gdh)、硫代硫酸盐氧化基因(soxB)、硫酸盐还原基因(cysDN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象条件中,纬向风速与空气总细菌、soxB、cysDNC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地面环境中,纬度、海拔和cysDNC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余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地面环境所含环境因子与空气总细菌和氮、硫代谢功能基因相关性不显著。综上,PM2.5、PM10是影响空气总细菌浓度和氮、硫代谢功能基因浓度最大的环境因子。
  4.构建了空气微生物氮、硫代谢模拟培养体系,推算了微生物功能代谢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度。
  氮代谢微生物模拟培养过程中,氨化基因(gdh)每增加104copies,NH4+的质量增加0.05μg(R2=0.85)。硫代谢微生物模拟培养过程中,硫代硫酸盐氧化基因(soxB)每增加104copies,SO42-质量增加0.04μg(R2=0.80)。空气微生物氨化产生的铵盐平均浓度为0.36μg·m-3,约占铵盐总质量的8.00%。空气微生物硫代硫酸盐氧化贡献的硫酸盐平均浓度为0.09μg·m-3,约占硫酸盐总质量的1.71%。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表明大气污染较重的北方省市,空气总细菌浓度较高,对铵盐的贡献量较大。综上,空气微生物氮代谢对铵盐贡献较大。
其他文献
抗生素菌渣是发酵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固体废弃物,其含水率为60~90%,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基于此特点,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菌渣极易进行二次发酵,产生臭味,对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残留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环境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菌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对环境健康也带来一定风险。自2008年抗生素菌渣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来,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是抗生素制药行业亟待解
近年来,随着海洋勘探技术的大力兴起,溢油等海洋污染事故频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提高海洋污染预报能力,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海上浮油等污染物的预报大多是从模型的正演模拟角度出发。受到模型的初边值、参数以及数值格式的限制,对污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目前,变分数据同化是一种能够反演模型状态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观测数据与模型变量以优化的方式结合起来。针对
学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MES)是同步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新技术,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氢气和甲烷等生物能源。提高MES的电子转移及其运行稳定性仍然是实现MES应用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增强MES电子转移及其强化机制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磁性MES,合成了磁性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和阴
学位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片层间距小、比表面积大和边缘位点多等优异的理化性质,并且少层MoS_2具有卓越的压电潜能,在环境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液相合成策略制备具有缺陷的二维超薄MS_x(M=Co,Mo)纳米片,并对其开展掺杂改性、光-压电催化性能以及催化机制研究,获得高性能MS_x催化剂,为开发高效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化学转化原位生成的无机-有机杂化硫化钴-三乙醇胺(CoS-
学位
学位
农田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中重金属汞、类金属砷和有机物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典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更给农田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典型污染物都可以独立或协同其他污染物共同作用从而促进ARGs的传播。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学位
学位
厌氧生物处理能将污水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氢气等能源资源,业已成为污水能源资源回收的核心技术,研发性能高效、过程稳定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在厌氧产甲烷过程中,基于种间氢转移(Interspecies Hydrogen Transfer, IHT)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互营代谢需在低氢分压下进行,该步骤通常被认为是厌氧产甲烷过程瓶颈。新近研究发现纯培养条件下,厌
学位
作物镉积累阻控措施是实现大量中低程度的镉污染土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植物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调控机制是研发上述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近期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可能在调控镉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主要由DNA甲基化和DNA去甲基化动态调控,但镉胁迫是如何诱导DNA甲基化变异的以及镉胁迫诱导的DNA甲基化变化对植物镉耐性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
好氧颗粒污泥工艺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物理结构致密、沉降性能优异、生物持留量大、功能菌群耦合等优点,在改善泥水分离、强化去污性能、降低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有望解决现有污水生物处理工艺面临的出水水质不稳定、运行能耗偏高、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然而,结构易失稳、运行受限制是目前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工程化应用面临的主要瓶颈。鉴于功能微生物高效聚集和稳步代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