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和磁场强化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电子转移的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MES)是同步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新技术,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氢气和甲烷等生物能源。提高MES的电子转移及其运行稳定性仍然是实现MES应用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增强MES电子转移及其强化机制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磁性MES,合成了磁性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和阴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阳极引入了磁性材料和磁场,考察了磁效应对MES产电和阳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利用RNA测序技术解析了电活性细菌转录组对磁场的响应机制。
  制备了磁性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Fe3O4@N-mC),实现了高效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对制备的Fe3O4@N-mC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了材料中Fe3O4及氮掺杂碳的存在。合成的Fe3O4@N-mC材料在氧还原反应过程的电子转移数为3.76,其值高于N-C(3.55)、Fe3O4(2.96)、PANI(2.45)和Fe3O4@mPANI(2.74)。Fe3O4@N-mC为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促进了电活性细菌Dietzia的富集。为进一步增加材料的活性位点,将活性中心Fe3O4改为纳米级。改进的Fe3O4@N-mC展现了优于Pt/C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使用Fe3O4@N-mC阴极催化剂的MFC(1141mW/m2)比使用Pt/C阴极催化剂(1022mW/m2)的MFC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表明Fe3O4@N-mC催化剂可以替代MFC常用的Pt/C催化剂。上述研究证实,Fe-N等各种氮官能团、核壳结构和纳米尺寸的Fe3O4核心是提高Fe3O4@N-mC催化剂ORR催化性能和促进电活性细菌富集的主要强化机制。
  探讨了恒稳磁场对MES系统效能的影响。以磁铁作为MFC的阳极,原位考察不同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对MFCs的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磁性阳极MFC的输出电压比非磁性阳极MFC增加了71.0%-105%,功率密度增加了42.9%-104%。在阳极磁场强度为80mT时,MFCs获得了最佳的产电性能。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发现磁场降低了MFC的扩散内阻和活化内阻。证实了恒稳磁场也可以提高MEC的电压输出、产甲烷速率和能量效率,表明磁场对MES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在外加电压为0.4V时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甲烷产率提升了26.2%,能量效率提升了19.7%。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磁性阳极MFC生物膜中Geobacter的相对丰度比非磁性阳极MFC高32.5%。以上结果表明,磁场降低了MES的系统总内阻,同时促进了电活性细菌在阳极的富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基于前两部分的研究,将磁性氮掺杂碳材料与磁场相结合,构建了脉冲磁场辅助的磁性微生物燃料电池(PEMF-MMFC)。在脉冲磁场作用下,MFC的功率密度与无脉冲磁场控制的对照组比提高了25.3%-36.0%。去除磁场后,功率密度下降了25.7%,重新切换到脉冲磁场后,功率密度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证实了脉冲磁场对MFC的输出电流具有瞬时和可逆性的增强效应。同时,脉冲磁场也促进了电活性细菌在阳极的富集,PEMF-MMFC阳极生物膜中Geobacter的相对丰度(86.1-90.0%)高于无磁场MMFC的相对丰度(82.5-82.7%)。为进一步探讨磁场对电活性细菌胞外电子转移的促进机制,对电活性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进行了磁场作用下的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磁场上调了周质c型细胞色素(PpcA和PpcD)、外膜细胞色素(OmcF、OmcZ和OmcB)和菌毛(PilA-C、PilM和PilV-2)等电子转移相关编码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磁场促进了电活性细菌在阳极的富集以及电子转移相关基因(PpcA、PpcD、PilA-C等)的表达,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本研究系统阐明了磁效应强化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促进机制,提出了基于磁性电极、磁性催化剂和磁场强化MES电子转移的调控策略,为提高MES的效能和运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伪鱼腥藻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丝状蓝藻,易在南方湖库水体水华中成为优势种并释放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但目前针对其生长特性及有效控制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化感抑藻方法效果好且环境友好,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采用白鹤芋根部水浸液(Spathiphyllum Kcochii Root Water Extract,SKRE)控制伪鱼腥藻的方法,深入探究了伪鱼腥藻
学位
近年来,动态膜技术由于膜材料成本低、操作压力小、过滤通量大和反冲洗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硅藻土颗粒作为成膜材料,在微孔支撑膜上形成动态膜层,探索动态膜形成过程中的过滤特征、颗粒物去除效果及成膜特征,考察了不同的硅藻土粒径、支撑膜孔径、操作条件对动态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经典膜堵塞模型和结合堵塞模型分析动态膜的形成机制,最后利用硅藻土强化动态膜技术进行生物滤池反冲洗废
学位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高速发展,污泥产量日益增加,妥善处理处置污泥的问题迫在眉睫。污泥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水解作为污泥厌氧消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限速步骤。本文针对剩余污泥水解过程较慢、需要时间较长的问题,采用高效、环保的溶菌酶预处理污泥,促进污泥水解和细胞破解,并通过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溶菌酶联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溶菌酶的可持续作用时间、对污泥的水解和细胞破
学位
萘普生(NPX)作为水环境一种最常见的药物与个人护理物品(PPCPs)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目前污水处理厂的传统工艺无法将其有效地去除,使得其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因此需要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将其有效去除。在众多高级氧化技术中,基于PMS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其可以活化产生选择性的活性物质而备受关注。零价铜具有易保存、耐腐蚀和较强的电子传递效率的优点。因此和零价铁相比其具备更好活
学位
自然界及工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诸多物相混合的流动体系,以其物相所占体积比例,包含离散相及连续相。相比于连续相,离散相荷电在气溶胶体系测量、净化等领域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基于离散相单极扩散荷电原理,研究气溶胶粒子形貌、表面积浓度及体积/质量浓度的实时测量,开发一种低成本、轻便可携带、具备1s时间分辨率优势的模型仪器,以填补现有测量仪器的不足。其次,基于细颗粒电晕荷电及微米液滴感应荷电特性,研究不
学位
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蓝藻毒素,是造成20世纪50年代关岛地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PDC)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0倍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对于水环境中是否广泛存在BMAA毒素尚有较大的争议,对于如何解决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BMAA问题鲜见报道。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富营养化污染严重,蓝藻水华频繁暴发,严重影响我国饮用水安全。因此,探究我国水环境受BMAA污染
学位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广为应用,但其存在占地面积大、污染物处理稳定性差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低等不足,制约了现有污水厂的节能减排。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以其优异的沉降性能、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较小的占地面积等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方式。但高表观气速的培养条件产生的高能耗问题,以及颗粒易受微生物内源呼吸或丝状菌扩增的破坏,导致颗粒解体、去除效果恶化的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本研究以低能耗下
学位
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是一类常见的氧化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价格低廉、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近些年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关注。PDS的应用通常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激发,使其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硫酸根自由基(SO4??),从而实现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有研究发现某些碳材料能够通过非自由基路径增强PDS的氧化能力,然而潜在的反应机理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商品
学位
抗生素菌渣是发酵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固体废弃物,其含水率为60~90%,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基于此特点,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菌渣极易进行二次发酵,产生臭味,对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残留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环境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菌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对环境健康也带来一定风险。自2008年抗生素菌渣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来,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是抗生素制药行业亟待解
近年来,随着海洋勘探技术的大力兴起,溢油等海洋污染事故频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提高海洋污染预报能力,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海上浮油等污染物的预报大多是从模型的正演模拟角度出发。受到模型的初边值、参数以及数值格式的限制,对污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目前,变分数据同化是一种能够反演模型状态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观测数据与模型变量以优化的方式结合起来。针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