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传统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和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在气腹状态下对患者呼吸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寻找更适合的通气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I-II级,预计术中气腹时间>90分钟。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n=20),低潮气量+PEEP通气组(L组,n=20),压力控制通气组(P组,n=20)。所有患者入室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常规监测,桡动脉穿刺并置管。三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行容量控制通气,设置氧流量1L/min,吸入空气流量1L/min,潮气量(Vt)8m 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 Hg。建立CO2气腹后(术中气腹压力在10-12mm Hg范围内波动),V组参数不变,仍保持Vt=8 m L/kg;P组设定使Vt为8m L/kg时的吸气压力值(Pinsp),且Pinsp≤28cm H2O,如若不符合则剔除;L组设定Vt为6m L/kg+8cm H2O PEEP,每组通过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 35-45 mm Hg。气腹结束后,三组均将呼吸参数调节至气腹前状态Vt=8 m 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45 min(T2)、气腹90min(T3)、气腹结束后15min(T4)、术毕拔管后45 min(T5)监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T1-T4点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于T1、T3、T4、T5时刻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样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观察并记录术后7天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2.与气腹前(T1)相比,三组患者MAP在T2、T3均升高(p<0.05),在T4、T5恢复到T1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三组患者Ppeak、Pplat在T2、T3明显上升,组间比较P组上升幅度最小(p<0.05);所有患者气腹后Cdyn均明显下降,V组下降最显著,且T4时仍未恢复T1水平(p<0.05),L组和P组无差别;4.与T1相比,三组T3、T4时点的PaCO2明显升高,尤其是T3时的L组上升最为显著(p<0.05),T5时PaCO2均下降至T1水平;三组患者PaO2在T3均明显下降,V组下降最显著(p<0.05),T5时三组患者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组间比较P组和L组高于V组(p<0.05);5.三组患者T3点OI均较T1点明显下降,组间比较V组下降幅度最大(p<0.05);V组T3时点PA-a DO2和RI下降,与L组和P组差异显著(p<0.05);6.V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组和L组(p<0.05)。结论:1.在老年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与传统的大潮气量VCV模式相比,PCV模式和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均能改善动脉氧合、防止肺损伤的发生,且PCV模式和保护性肺通气模式两者的作用并无差异。2.与保护性肺通气模式相比,PCV模式在控制气道压力和维持PaCO2方面更具有优势,最适用于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