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黔产野生钩藤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它们在不同储存方式下的变化。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黔产野生钩藤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它们在五个储存方式(室温敞口;室温单层封口干燥;4oC单层封口;4oC双层封口;-18oC单层封口)下一年中(每2个月测定一次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从黔产野生钩藤的茎和叶原样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1和26个,二者共有挥发性成分11个,涵盖了醚类、萜类、醇类、酮类、醛类、烃类、酯类和酸类。茎中相对含量大于3%的主要成分有2-羟基苯甲酸甲酯、十六酸异丙酯和十六醛,其中2-羟基苯甲酸甲酯是原样中最主要的成分(53.21%),十六酸异丙酯(16.37%)和十六醛(9.96%)是相对次要的成分,就类别而言酯类是茎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成分。叶中相对含量大于3%的主要成分有十六醛(26.39%)、7,10,13-十六碳三烯醛(10.80%)、新植二烯(8.37%)、十四醛(6.45%)、6,9-十七碳二烯(5.47%)、十六酸(4.86%)、亚油酸乙酯(4.82%)、9,12,15-十八碳三烯醇(3.50%)、十六酸异丙酯(3.36%)和3-己烯-1-醇(3.02%),即十六醛是所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就类别而言醛类是主要成分。在不同储存方式下:包装层数对钩藤茎和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相对不大,影响钩藤茎和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是储存温度。室温储存无论敞口还是密封,其挥发性成分6个月内基本消失,只有在4oC的低温下储存其挥发性成分才相对稳定,但变化仍然较大,部分成分储存中消失或成为次要成分,部分次要成分又会变化为主要相对成分;低温储存中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新成分会产生,部分甚至会成为相对主要成分。结论:黔产野生钩藤茎和叶原样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储存条件对黔产野生钩藤茎和叶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低温有利于黔产野生钩藤茎和叶挥发性成分的保存;储存中有新成分产生,在不同储存方式下的变化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