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竹画艺术思想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绘画思想的形成,除了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造诣,更得益于自身的才华、学养以及贯通百艺的卓绝才能。苏轼早年跟随眉山张易简道士读书学易,使得他深得中华数千年传统美学思想之精髓,加之他极强的贯通才能,形成了其浑然天成的美学思想。苏轼在文同去世之后,复观其所画《筼筜谷偃竹图》,有感而发,撰写了怀念文同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成为竹画艺术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苏轼一生因观文同画竹而作诗、词及文论颇多,实因苏轼自己亦爱画、种竹、写竹并画竹。对于竹画艺术,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阐发,苏轼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并且提炼出了写意竹画之思想精髓。苏轼的竹画艺术思想,源于其创新性的墨竹绘画技法和丰富而多元的绘画艺术理论。后世推文同为“文湖州竹派”创始人,实际上,苏轼应该是该画派名副其实的奠基人。苏轼的绘画理论散见于他的众多诗文作品中,体裁多样,其竹画艺术思想,俨然里程碑一样矗立在中国竹画艺术发展进程中,并有承前启后之深意。他的“胸有成竹”“独得于象外”“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经典绘画思想,尤其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所涵盖的墨竹画艺术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学,并将其卓越的艺术实践与富于超越性的审美理想相联系,广泛吸纳儒、道、释等各家美学之精髓,融会贯通,可谓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对于后世绘画艺术和美学理论影响深远。自文同、苏轼开创“文湖州竹派”以来,墨竹画与文人画有着如枝与干一般的亲近关系,二者相依相伴,共同成长,相得益彰。自文同、苏轼之后,墨竹画成了文人画创作体系中的重要题材内容,元、明、清以来,专于墨竹画创作和理论著述的人层出不穷,并有诸多的《竹谱》传世。之所以出现这一艺术与审美文化现象,不能不说与苏轼等人的竹画艺术思想与文人画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针对Open Stack云平台虚拟机未能较好利用宿主物理机资源的问题,结合基于组件工作的Open Stack在云平台管理中的高效性和Docker容器虚拟化的快速部署优势,搭建基于Docker容器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足球运动与机器人学、人工智能、行为决策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本文以小型组足球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视觉相机的标定、彩色图像分割的阈值校准、机器人场地的校准、机器人位姿的确定和机器人路径规划。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为了提高相机校准精度,提出了一种使用平均像素误差来衡量标准精度的方法,并采用张正友棋盘法对相机完成了参数标定。针对光照对彩色图像分割阈值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管理最为活跃的阶段,资源投入量最大,管理难度也是最大,可以说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而在EPC承包合同模式下,承包商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