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四川省实施,直至目前四川省在新课程实施进程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比例,农村地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推动者。对农村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和凭证,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能否运用好教材,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功与否。因此,农村高中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成为研究的必要。基于此,本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X中学A老师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搜集资料、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A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新教材适应与不适应的地方,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相比以往教材,新教材更具“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应用性”、“时代性”。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考察A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新教材编写理念、新教材编排结构、新教材教学目标、新教材课时安排、新教材教学内容、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式、新教材的课后习题的适应性。研究发现A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认同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教师教学负担、心理负担加重。基于A老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现状,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材、学校、家长等方面分析影响教师新教材适应性的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对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宣传有待加强、进一步组织有效的教师培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源支持。对于教师,教师角色有待加速转变、教育专业素养缺失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欠缺、专业个人主义倾向长期存在、心理素质有待加强。教材存在“城市中心取向”、初高中内容衔接脱节等问题。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备不完善,评价制度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校三方面提出建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完善培训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建立长短期结合的培训体制、加强培训者的专业化建设、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为农村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机会;改革现有评价制度,尽快推进高考改革的步伐和改革现有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修养;学校应创造机会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