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族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人口统计,全国畲族人口708651人,分布在闽、浙、赣、粤等八个省区。一个人口未过百万、分布却横跨八个省区的少数民族,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凝聚力,这是个让人不禁惊叹的文化现象。世代居住在东南山区的畲民,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认识有着独特的感知,如何在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稀缺的自然资源中得以生存,是畲民面对的主要问题。如果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两个根本问题,那么对于畲族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地位,人如何处理好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我们将畲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归类为畲族生态伦理的内容。畲族生态伦理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的。首先,东南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是畲族生态伦理形成的基础,由于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自然资源的稀缺,养成了畲族生态文化中以保护自然环境、爱惜自然资源的主导价值观。其次,通过宗教信仰和自然禁忌所建立起来的尊重自然、承认自然和其他生物内在价值的观念,成为畲族生态伦理中道德规范的基础,并且延伸到乡规民约、习惯法中,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社会规范体系。最后,适应山区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生态伦理文化,深深渗透到畲族传统文化的中各个方面,影响着畲民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其传统的哲学思想、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文学无不与生态伦理有着莫大的联系。以畲族生态伦理形成的逻辑脉络为基础,畲族生态伦理的形成背景、表现形式、理论特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主要对畲族生态伦理形成的背景进行基本的论述。畲族生态伦理思想发展离不开山区特有的地理禀赋和社会发育状况;畲族生态伦理中的核心内容和其朴素的山地农耕文明与淳厚勤俭的民族性格是统一的。其次,对畲族生态伦理的载体和体现形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系统的归纳,包括宗教信仰、自然禁忌、农耕种植、饮食建筑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畲族生态伦理的主要特征。畲族生态伦理的四个主要特征是:依赖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意识、宗族观念与生态伦理的融合,生态伦理与生活理想的统一,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伦理结构。最后,畲族生态伦理的现代转型,分别论述畲族生态伦理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包括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保护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意义等。在阐述畲族生态伦理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发扬畲族生态伦理的建议,即实现畲族生态伦理的现代化、构建畲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