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丙环唑对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影响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亚洲稻区主要害虫,主要以刺吸韧皮部汁液和传播水稻病毒的方式为害水稻植株。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YLS褐飞虱就难以存活。因此,通过人为调控YLS与褐飞虱的共生关系,可能是今后开拓褐飞虱防治的新途径。本文研究了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YLS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杀菌剂丙环唑处理对褐飞虱及YLS的影响,旨在探明YLS对褐飞虱的重要性以及为“抑菌-治虫”手段防治褐飞虱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分别对不同龄期褐飞虱腹部脂肪体进行冷冻切片、染色、显微观察,发现不同发育历期的褐飞虱其腹部脂肪体菌胞大小、类酵母共生菌数量和排列致密程度均不同。4-5龄若虫期,YLS镶嵌在脂肪体菌胞中。羽化24h短翅雌成虫菌胞中YLS数量较若虫期多。羽化48h的短翅雌成虫菌胞中YLS明显增多,卵巢中出现菌胞。羽化72h短翅雌成虫,菌胞中YLS数量继续增多,排列紧密,体腔中可见游离的YLS。各龄期间YLS数量呈显著差异。
  2、以褐飞虱5龄若虫及羽化1天雌成虫为对象,显微注射0.1μL浓度为0.17ng/nL丙环唑至胸部血淋巴中,研究直接注射杀菌剂后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YLS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羽化1天雌成虫显微注射丙环唑后,血淋巴中的YLS数量显著下降,注射后第4天YLS数量下降到阴性对照的18.90%。与阴性对照相比,5龄若虫和羽化1天雌成虫丙环唑处理后,其脂肪体内YLS数量分别在第1天下降43.30和21.20%,第2天下降32.70和53.80%,第4天下降35.20和42.60%,血淋巴和脂肪体中Noda菌数量也都大幅度减少。褐飞虱5龄若虫的存活率在注射丙环唑后的1-3天显著低于PBS处理的阴性对照组,第4天到第8天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第8天的存活率仅为40%,是PBS处理的对照组的一半。羽化1天雌成虫的存活率在处理后第5天开始显著低于阴性对照。此外,显微注射丙环唑后,褐飞虱的产卵能力显著下降,对于褐飞虱5龄若虫和羽化1天雌成虫,平均每头产卵量分别为195个和229个,仅为阴性对照的75%和80%。
  3、以喷施丙环唑的水稻苗,分别喂食褐飞虱5龄若虫及羽化1天雌成虫,研究其取食后存活率、腹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YLS数量、产卵量的变化。水稻植株喷施丙环唑后喂食褐飞虱5龄若虫第4天,脂肪体中YLS的数量显著减少,羽化1天雌成虫脂肪体中YLS的数量在喂食第2天后显著下降。褐飞虱5龄若虫和1日龄雌成虫中优势菌Noda菌的数量在取食喷施丙环唑水稻苗后减少,第1天到第5天的存活率与阴性对照均没有显著差异,第6天到第8天存在显著性差异。取食喷施丙环唑水稻植株后,褐飞虱5龄若虫、羽化1天雌成虫每头平均产卵199个和214个,均比对照组少。HPLC法定性分析了褐飞虱肠道和血淋巴的丙环唑,发现两样品中均存在丙环唑,其中肠道中丙环唑浓度高于血淋巴。我们的研究证实了通过抑制类酵母共生菌来防治褐飞虱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鸟类和兽类是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本研究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从梅花鹿冬季啃食树皮的秋冬季/的异噬现象及其原因入手,通过生化分析技术对食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天目山地区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保护管理部门对保护区内其他野生动物食性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了案例。  (1)通过对华南梅花鹿采食植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类和鉴别,表明华南梅
从海洋红藻中提取的琼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其他领域,但复杂的多糖结构限制了其消化利用价值。琼胶寡糖(Agar oligosaccharide,AOS)是由琼胶多糖水解得到的聚合度为2~10低分子量糖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利用模式生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对象,探讨AOS的抗衰老功效及相关作用机制,并以J774A1和RAW2
学位
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植物害虫,也是中国近几年新入侵的重要有害生物。目前,国内对石蒜绵粉蚧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缺少理论基础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从石蒜绵粉蚧对多肉类植物寄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石蒜绵粉蚧在景天科、番杏科、马齿苋科和百合科4科7属7种多肉植物上的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
杨梅(Myrica rubra(Lour.)S.et Zucc.)原产于中国,作为江南名果之一,果质娇嫩多汁,果味甜酸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杨梅果树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种植成本低。截止2016年,中国杨梅栽培的总面积已达33.33万公顷。杨梅因其富含花色苷,所以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由于花色苷的不稳定性,大大影响了它的生物利用率。本研究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为对象,利
学位
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M527是一株龟裂霉素(Rimocidin)产生菌。龟裂霉素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自然发酵条件下产量有限,制约其进一步的应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添加诱导子可有效促进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本文尝试考察添加不同诱导子对S.rimosus M527合成龟裂霉素的影响,并对其细胞生长、菌丝形态、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等多方面开
学位
真核细胞中,胞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内涵体(endosomes)将质膜成分向胞内转运,然后对其进行修饰、降解或亚细胞重定位,维护细胞功能和交流。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是胞吞途径的晚期内涵体,腔内含有小泡,其成分可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后降解。多泡体腔内小泡的形成需要ESCRT(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CTKs)是经典的植物激素之一,许多学者证实了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这使其逐渐被开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因对其生物活性的不确定,使用剂量不当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传统的激素检测方法多聚焦于量的检测,对其生物活性的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少。  植物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与诸多代谢调控有关,ARR1是细胞分裂
三文鱼,学名为大西洋鲑(Salmo salar),属鲑科鲑属鱼类,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多种维生素、滋味鲜美等诸多优点而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由于三文鱼是冷水洄游性鱼类,其生存条件较为苛刻,中国暂无法大规模养殖,因此中国的三文鱼主要依赖于进口。随着中国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贸易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市场上大西洋鲑鱼肉及其鱼肉制品的品质鱼龙混杂,进口三文鱼面临着产地标签混乱、真假难辨等问题。
白蚁是一类重要的土壤节肢动物分解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境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其引起的物种灭绝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受到了生态学家们极大的关注。生境片段化还会带来环境条件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如白蚁的功能性状发生变化。由于修建水库大坝等原因形成的人工湖泊陆桥岛屿,具有景观格局清晰、生境斑块(岛屿)的边缘明显、隔离同步等特点,是研究生境片段化的理想平
学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中国和东南亚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爆发时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Proclotting enzyme3(PCE3)是一种带Clip结构的丝氨酸蛋白酶,褐飞虱卵巢转录组测序发现PCE3在卵巢小管上皮栓有特异性表达,而生殖发育对褐飞虱繁殖后代尤为关键,因此深入研究PCE3对于理解褐飞虱生殖生理和褐飞虱防治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了NlPCE3(N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