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和兽类是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本研究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从梅花鹿冬季啃食树皮的秋冬季/的异噬现象及其原因入手,通过生化分析技术对食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天目山地区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保护管理部门对保护区内其他野生动物食性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了案例。
(1)通过对华南梅花鹿采食植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类和鉴别,表明华南梅花鹿的采食植物种类总计有131种(草本类植物92种,灌木类31种,乔木类8种),对主要采食植物中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中能量可以能够满足不同季节梅花鹿能量需求。但在食物匮乏的冬季,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建议在栖息地边缘设置饲喂槽,适量增加人工饲料。对华南梅花鹿6种采食最多的异噬植物(啃噬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茅栗(Castanea seguinii)、华山马鞍树(Maackia hwashanensis)、野樱桃(Prunus tomentosa)、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及菝葜(Smilax china))的树皮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植物丹宁以及齐墩果酸含量较高,且具有比植物叶片更多的粗纤维。推测秋冬季梅花鹿嗜食树皮主要与华南梅花鹿摄食的食物不足摄入营养水平较低、寄生虫感染以及肠道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建议在保护区适当增加驱虫或在人工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以降低对保护区植被的异噬,有效保护栖息地生态平衡。
(2)2017年至2019年,作者利用外相机技术天目山脉的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天目山保护区和清凉峰保护区为监测样区对展开野外调查。共计布设红外相机196台,共计耗费117000个相机日,累计获得具有动物影像的红外照片165290张,判定出独立有效照片17691张。鉴定得到华东天目山脉分布有大中型兽类及鸟类12目24科50种(天目山保护区:33种;千倾塘区域:30种;龙塘山区域:39种;顺溪坞区域:19种),其中兽类6目11科16种,鸟类6目13科34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猕猴(Macaca mulatt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从分布型看,记录到的物种中有34种为东洋型,14种为古北型,2种为广布种。物种丰富度显示,偶蹄目是天目山脉的绝对优势类群,麂(Muntiacus reevesi)是天目山脉绝对优势兽类(RAI天=56;RAI千=45.8;RAI龙=40.3;RAI顺=39.3)。鸟类、兽类、鸟兽的物种数、独立照片数量在不同生境和海拔间无显著差异,但鸟类和兽类的α多样性仍然表现上出明显的特征。其中四个样区兽类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在高海拔位置和层次较为复杂的针阔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鸟类物种数、Sh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海拔间无明显分布特征,但α多样性在仍然趋向于在生境复杂的针阔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天目山脉野生动物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本区域的动物存在分布中心和人类活动中心高度重合、野生动物普通存在生境破碎化两个主要问题。本研究,基本掌握了天目山脉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本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合理保护措施和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和资料,同时为红外相机技术在南方森林中物种资源调查提供了参考案例。
(1)通过对华南梅花鹿采食植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类和鉴别,表明华南梅花鹿的采食植物种类总计有131种(草本类植物92种,灌木类31种,乔木类8种),对主要采食植物中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中能量可以能够满足不同季节梅花鹿能量需求。但在食物匮乏的冬季,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建议在栖息地边缘设置饲喂槽,适量增加人工饲料。对华南梅花鹿6种采食最多的异噬植物(啃噬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茅栗(Castanea seguinii)、华山马鞍树(Maackia hwashanensis)、野樱桃(Prunus tomentosa)、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及菝葜(Smilax china))的树皮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植物丹宁以及齐墩果酸含量较高,且具有比植物叶片更多的粗纤维。推测秋冬季梅花鹿嗜食树皮主要与华南梅花鹿摄食的食物不足摄入营养水平较低、寄生虫感染以及肠道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建议在保护区适当增加驱虫或在人工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以降低对保护区植被的异噬,有效保护栖息地生态平衡。
(2)2017年至2019年,作者利用外相机技术天目山脉的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天目山保护区和清凉峰保护区为监测样区对展开野外调查。共计布设红外相机196台,共计耗费117000个相机日,累计获得具有动物影像的红外照片165290张,判定出独立有效照片17691张。鉴定得到华东天目山脉分布有大中型兽类及鸟类12目24科50种(天目山保护区:33种;千倾塘区域:30种;龙塘山区域:39种;顺溪坞区域:19种),其中兽类6目11科16种,鸟类6目13科34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猕猴(Macaca mulatt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从分布型看,记录到的物种中有34种为东洋型,14种为古北型,2种为广布种。物种丰富度显示,偶蹄目是天目山脉的绝对优势类群,麂(Muntiacus reevesi)是天目山脉绝对优势兽类(RAI天=56;RAI千=45.8;RAI龙=40.3;RAI顺=39.3)。鸟类、兽类、鸟兽的物种数、独立照片数量在不同生境和海拔间无显著差异,但鸟类和兽类的α多样性仍然表现上出明显的特征。其中四个样区兽类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在高海拔位置和层次较为复杂的针阔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鸟类物种数、Sh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海拔间无明显分布特征,但α多样性在仍然趋向于在生境复杂的针阔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天目山脉野生动物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本区域的动物存在分布中心和人类活动中心高度重合、野生动物普通存在生境破碎化两个主要问题。本研究,基本掌握了天目山脉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本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合理保护措施和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和资料,同时为红外相机技术在南方森林中物种资源调查提供了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