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堂丛语》以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的逸人轶事,集中地记叙了明代翰林大臣的遗闻轶事,广泛地记录了明朝自开国以来至万历朝之前两百多年间的政治制度、道德品行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本文以焦弦《玉堂丛语》为研究对象,同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以期对《玉堂丛语》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本文对《玉堂丛语》的研究,除绪论和结语点明本研究的现状、目的及意义外,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作概况,内容涉及作者生平、探讨《玉堂丛语》在明代产生的原因及《玉堂丛语》的体例特征。关于作者其人,祖籍山东日照,在文学、史学、文字学、考据学等多领域均有建树,在经历了多次科举失利后大魁于天下、从十年京城宦海生活后终归隐林泉,读书讲学。作者钟情于“世说体”小说,在《世说新语》在明代的刊刻、各种续作及评点本的相继出现、社会经济及印刷业的发达基础上,再加上作者本人博极群书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创作出了《玉堂丛语》。第二部分着力分析《玉堂丛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映明代翰林人物风度,宣扬忠孝节义,关心民生疾苦、注重社会生活,反映宿命、因果报应思想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着力探讨《玉堂丛语》的艺术表现方面。《玉堂丛语》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运用对比、个性化的言行、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语言方面运用简洁洗练、充满机智、修辞手法等。第四部分将《玉堂丛语》与《世说新语》进行对比,对《玉堂丛语》在“世说体”文言小说史上的价值进行定位,揭示其在“世说体”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世说体”从产生之后,在唐、宋、明代各个朝代续书呈现繁荣景象,数量众多、成就惊人。《玉堂丛语》作为“世说体"在明代的代表,在继承了《世说新语》各方面成就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改造,体现了因与革相结合的特点,为清代“世说体”小说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参照,推动着“世说体”小说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