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大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严重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和工伤意外等。常合并有失血性休克和多个脏器的损伤,称为重度骨盆骨折。如伴有大出血,死亡率高达25%-65%(据统计,80%死于伤后8h以内)。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以达到纠正休克挽救生命的目的。纱布填塞技术首先由Logothetopulos于1926年应用于开放性骨盆骨折大出血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剖腹探查中应用;近些年来成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止血的常用方法。Osborn等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2006年期间一级创伤治疗中心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对照分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经骨盆填塞和血管造影治疗的结果,骨盆填塞的术前准备所需时间明显少于造影栓塞,术后的输血量明显减少,填塞组患者无1例因大出血死亡。实践证明,纱布填塞技术可以更有助于整体的出血控制,减少输血需要,降低早期死亡率。骨盆填塞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方法之一,在欧洲创伤中心已成功应用有10余年。近些年来在北美地区也逐渐开展改良的后腹膜填塞术。骨盆填塞术是一种在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中快速、有效的外科止血手段。目的:1.探讨影响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因素;2.探讨纱布填塞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时机选择及疗效;3.探讨纱布填塞后期并发症的防治;4.总结我院近些年来接诊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象与方法:收集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山东骨科医院创伤骨科运用纱布填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3~67岁,平均44.2岁。骨折根据AO分型:B1型2例,B2型2例,C1型5例,C2型1例,C3型5例。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4例。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收缩压平均值为70.3±4.0mmHg,心率平均为113.4士6.3次/mmin,血红蛋白平均值为5.1±0.5g/dL,ISS评分平均为40.4±7.7分。入院后及时行抗休克治疗,骨盆束缚带临时固定骨盆,在急症下行骨盆容积控制(骨盆外固定、C型钳固定或一期钢板固定)和纱布填塞术。结果:实施骨盆容积控制及纱布填塞后,15例患者的术后收缩压(92.1±8.7mmHg)与术前(70.3±4.0mmHg)相比显著升高,术后血红蛋白(8.7±0.3g/dL)较术前(5.1±0.5g/dL)显著提高,术后(96.0±6.7次/mmin)心率与术前(113.4±6.3次/min)相比显著降低,术后红细胞输注单位(7.3±1.5U)与术前(14.7±2.9U)相比明显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6.7%。本组中有4例行暂时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纱布填塞术后平均2.3(1-5)天后取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受伤至救治时间方面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迅速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做出诊断,并使用适当的方法控制活动性出血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2.纱布填塞技术是地项早期迅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方法;3.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