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是松科冷杉属常绿乔木,我国国家二级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秦岭。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秦岭冷杉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核心分布区和边缘区秦岭冷杉的结实特性、球果和种子的形态变异、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的最初生长和适应状况,并通过与同属非濒危物种巴山冷杉相关特性的比较研究,初步探讨了秦岭冷杉的繁殖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全面揭示秦岭冷杉濒危机制奠定基础。与冷杉属其他种相比,核心区秦岭冷杉种子较大,出种量也较高,但空粒率很高,达到88%以上;边缘分布区的空粒率更达到95%以上,反映出极高的败育率。秦岭地区秦岭冷杉结实量和结实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同时,两个海拔高度的对比表明,低海拔秦岭冷杉具有较大的球果和种子,饱满度高。表明在其垂直分布范围内,低海拔地段更适合秦岭冷杉的生长和发育。核心区(即秦岭地区)的秦岭冷杉球果和种子的绝大部分指标均值显著大于边缘区(即神农架地区)。相同海拔条件下,秦岭冷杉绝大部分球果和种子形态指标在地区间、地区内种群间、种群内部均有显著差异,约85%的变异来自地区内个体间和个体内,说明秦岭冷杉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变化受遗传控制更显著。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大部分人工林球果和种子指标均值和变异幅度大于天然林,表明通过人为经营可以改善秦岭冷杉的一些生殖性状。秦岭冷杉具有浅休眠,除经典的冷层积方法可以打破休眠外,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如流动水冲洗、适宜浓度硝酸钾、赤霉酸浸种也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各种促进萌发的方法所得到的最大萌发率间没有显著差异。核心区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边缘区;此外,核心区种子在萌发速度和进程上也要显著高于边缘区,这也表明核心区秦岭冷杉活力更高。同样,由于巴山冷杉较高的饱满度,同等条件下,巴山冷杉种子萌发率约三倍于秦岭冷杉种子。野外幼苗的适应性研究主要通过播种后观测出苗率及幼苗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生长状况来进行。通过一年的观测发现,秦岭冷杉野外种子出苗率平均只有16. 9%,一年后幼苗死亡率高于50%。 林窗中、土壤覆盖厚度2~3cm的苗床中种子出苗率最高;较深土壤厚度出苗率低说明秦岭冷杉土壤种子库对更新贡献较小。层积30天种子出苗率高于未处理的种子,但对生长率没有影响。林外苗床中幼苗生长率较高。矿质土壤基质上幼苗生长率明显高于林地中。关键词:秦岭神农架核心区边缘区结实特性形态变异发芽率出苗率存 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