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版《牡丹亭》是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戏曲精品。自2004年首演以来,一直好评不断,并掀起了一场传统戏曲“青春化”改编的风潮。作为一部改编的昆曲作品,该剧在充分保留昆曲《牡丹亭》原著古典美学风韵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导演和主创团队新的思考和美学追求。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为研究对象,从“至情”的主题演绎、“至美”的情感表达、“中和”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剧的审美意蕴,并在民族文化复兴语境下,探究其现代化改编的当代意义,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所做出的贡献。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青春版《牡丹亭》“至情”的主题演绎。重点梳理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上以“至情”为主线的编排,结合剧情,探讨青春版《牡丹亭》所彰显出来的生命之美。第二章研究青春版《牡丹亭》“至美”的情感表达。从艺术创作原则和当代审美心理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戏曲桥段,通过对演员表演、音乐整合、舞美设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剖析该剧在灵活运用现代化表现手法之后,所传递出来的“梦幻之美”、“写意之美”和“典雅之美”。第三章探究青春版《牡丹亭》“中和”的审美风格。通过对该剧在“大团圆结局”、“适度插科打诨”、“含蓄情爱描写”、“文武戏穿插”等戏曲特色上的挖掘,探析其所蕴含的“圆融和谐”、“雅俗共赏”、“刚柔相济”的“中和”的传统审美趣味。第四章通过以上分析、研究,针对当前审美日常化、低俗化、庸常化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探究青春版《牡丹亭》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明确它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传统戏曲现代化改编所带来的启示。青春版《牡丹亭》在保有古典昆曲艺术“雅”韵味的基础之上,充分融入了当代特质,冲破了以往对于戏曲改编“过于高雅”或者“过于低俗”的思维定势,将古典美学传统和现代审美意识完美融合,为古老艺术文化增添了现代气息。同时,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也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未来发展,为传统戏曲如何与现代技术、时代精神相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