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恋问题是人类生活中关乎个体终生幸福、种族血脉传承的重大议题,举足轻重,也是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耐人寻味,亘古不衰的话题。农村适婚青年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他们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光在城市度过,目睹了城市的繁华和精彩。他们同样憧憬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该婚嫁的他们,何去何从?本研究以农村近年来结婚的男性打工青年为对象,以他们的择偶和婚姻支付实践为主要考察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婚姻实践意义的个体建构,并尝试从学理上解释这一特定的婚姻实践过程。 首先对于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解读,把握学界对于择偶以及和婚姻支付的学术态度和研究进度,确定研究方向。接着对于W村的社会、文化、经济进行简单介绍,概述当地婚俗以及目前男性打工青年的择偶以及婚姻支付状况。然后对当地新婚的男性打工青年的择偶和婚姻支付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研究发现,该地男性打工青年的择偶与婚姻支付存在两种并列的逻辑:新婚家庭中,其妻子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别,其择偶过程以及婚姻支付因此而大为不同。“本地人”,与丈夫因媒妁之言相识,快速结婚,婚后随丈夫与父辈合居;婚姻支付中,妻子娘家掌管大部分彩礼,受益较多。“外地人”,与丈夫自由恋爱,感情基础稳定,婚后建立二人新家庭;婚姻支付中大部分财物流向其新婚家庭,夫妇两人直接受益。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婚姻支付的主要承受者均为男方父辈,他们为此负债并偿还债务。婚姻支付的原因在于强大的支付惯习、被动的策略性选择以及血脉传承的乡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