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抑郁症作为研究病种,在揭示灸法治疗抑郁症有效的基础上,运用生存质量评价和神经心理学测验的方法,观察针灸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特征及变化情况,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存质量不同维度的相关性以及大学生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征。内容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80例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灸法结合耳穴组与耳穴贴压组。采用PHQ-9量表作为筛选工具,HAMD-17项作为诊断、疗效以及严重程度的评价工具,即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四个时间点采用HAMD评价。采用SF-36量表作为生存质量评价工具,MoCA量表作为神经心理学测验工具,即在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两个时间点对MoCA、SF-36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两组完成治疗后,分别评价针灸对两组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前后差异,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和认知功能特征。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后灸法结合耳穴组总有效率为81.08%,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67.64%,灸法结合耳穴组明显优于耳穴贴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AMD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总分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不同的评价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AMD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F-36评分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横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纵向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F-36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基线评分,除治疗组生理职能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oCA评分两组患者基线期的MoCA评分较低,但都高于分界值26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两组患者的HAMD基线总分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焦虑/躯体化与生理职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认知障碍与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0.01);认知障碍与SF-36的情感职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阻滞与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障碍因子与SF-36的情感职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因子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组患者的基线分值与治疗6周后相比较:基线总分与社会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焦虑/躯体化与生理职能、精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认知障碍与躯体疼痛呈显著正相关(P<0.01);抑郁阻滞与生理机能呈显著正相关(P<0.01);,抑郁阻滞与生理职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他因子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6) HAMD认知障碍因子与MoCA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认知障碍分值与治疗前MoCA评分没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HAMD认知障碍分值与治疗后MoCA评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灸法以及耳穴贴压疗法能显著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存质量,且灸法结合耳穴组优于单纯使用耳穴贴压治疗。2.患者不同的抑郁症状及严重程度影响不同纬度的生存质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水平。睡眠障碍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精力恢复和改善。3.大学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超过分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