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加工中的视听编码机制及语言经验调节作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理解是高度复杂的信息加工问题,涉及对语言物理载体的感知、词汇加工以及句法、语义加工等多个加工阶段;本论文聚焦于语言理解的感知编码阶段。语言的感知编码机制与语言物理载体的性质密切相关:语音感知需要大脑实时编码转瞬即逝的语音听觉特征;而阅读过程中大脑可以通过调节眼动,较为灵活地分配注视时间和顺序。本论文在高生态效度的语篇理解场景下,分别利用脑电和眼动实验研究语音感知和阅读过程,构建了能够解释语音脑电响应和阅读眼动注视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语言水平的受试者,发现了语言经验对语言视听编码机制的共性调节作用。论文研究一利用脑电实验研究语音包络的神经编码机制。研究首先分析了语音包络神经响应的计算机制。研究分析了线性时不变模型和非线性振荡模型这两类经典计算模型的相位性质,并发现实际测量的语音包络脑电响应的相位性质与线性时不变模型一致。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线性时不变模型建模了语音包络跟踪响应,并分析其是否受到语言经验影响。为了分离语言经验对语音包络跟踪响应的影响,研究记录了两类受试者对同种语音刺激的脑电响应。语音刺激为粤语篇章,两类受试者分别为粤语母语者和不懂粤语者。同时,为了分析语音加工难度对语言经验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在多种噪声强度下呈现语音。研究发现语言经验可以自适应调节语音包络的脑电响应:在低噪声下,语言经验减弱了包络的脑电响应;在高噪声下,语言经验增强了包络的脑电响应。这一结果表明语言经验可以调节语音加工的听觉特征编码,并且这种调节作用取决于语音加工难度。论文研究二利用眼动实验研究任务导向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机制。研究选用了一种语言测试中常用的复杂任务进行实验——阅读者在实验中通过阅读篇章来回答问题。研究通过眼动实验记录了阅读者对每个词汇的注视时间,并构建了大规模的阅读理解标注数据集。在眼动机制建模方面,研究发现深度神经网络执行该任务的正确率与人类相似,并且深度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权值可以解释人类的眼动注视时间。进一步分析表明深度神经网络的注意力权值受到训练任务影响,而人类的阅读注视时间也显著受到答题目标的影响;深度神经网络在任务优化过程中,注意力权值分布逐步趋向于人类在同一任务下的阅读注视时间分布。在此基础之上,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母语者和二语者的注视时间分配,分析了语言经验对阅读者注视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母语者和二语者的注视时间均受到答题目标以及刺激视觉特征、词汇特征等因素影响。相对二语者,母语者对每个词的注视时间整体偏短,而且受到答题目标及刺激视觉特征、词汇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更弱。这一结果表明语言经验显著调节了阅读过程中的注视时间分配,而且二语者的注视时间更强地受到答题目标等因素影响。综上,本论文(1)验证了语音包络跟踪响应的线性时不变模型,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任务导向篇章阅读的注视时间分配模型;(2)发现了语音包络的脑电响应和任务导向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注视时间均受到语言经验调节,而且具有共性的调节模式——在缺乏语言经验的条件下,在语音理解和阅读过程中大脑均主动增强了对关键视听觉信息的表征;在语言经验充足的条件下,语言加工的效率更高,因此对视听加工的控制相对减弱。本文结论进一步解析了语言经验如何调节语言感知编码,所提出的计算模型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自然场景下语言感知编码机制提供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图像去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基础性问题,长久以来备受学者们关注。近年来,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也为图像去噪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去噪方法相比传统先验方法取得了去噪指标上的大幅提升。然而目前常见的去噪网络模型在实用性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去噪网络模型只能针对特定噪声训练而无法同时应对多种类型的噪声;模型在剔除噪声的同时难以保留图像的细节特征;深层网络堆叠导致的模型运行消耗增加。本文
学位
临床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患者疾病发展和诊断治疗信息,是发现临床证据、推进医学创新的重要资源。然而,临床数据的质量问题却成为有效利用数据的一大阻碍。开展临床数据质量评估,客观发现数据的质量问题,对于改善数据质量、促进数据有效利用意义重大。数据质量评估往往由评估人依据相关数据质量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场景定义数据质量评估项,再执行相应的质量评估。然而,目前无论是评估项的定义还是评估的执行都受到过多人为主观因素
学位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负责水解膜磷脂,例如磷脂酰胆碱可被PLD水解成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和胆碱。PLD1和PLD2表达和活性在癌组织中显著提高,部分癌症种类中PLD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高于PLD1低表达群体,提示PLD是潜在的抗癌靶点。由于现有的PLD抑制剂仅抑制酶活性,对其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学位
缺血性中风引起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临床康复手段,如机械辅助康复、经颅神经调控等,对中风后运动康复的效果不甚理想。运动神经假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手段已经被证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由脊髓损伤或脑损伤引起的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可以影响神经可塑性,但该技术在中风康复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当前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应用中面临几个主要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刺激反馈位点及刺激模式
学位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覆盖约70%的癌症患者,其局部性治疗方式与医学影像密切相关。当前医学影像被用于实现放疗图像引导以及制定放疗计划和评估放疗疗效。改进放疗图像引导精度和放疗疗效评估方法是精准放疗发展的重要方向。锥束CT是最常用的放疗图像引导方式之一,但其扫描时间长,易受呼吸运动影响,难以实现动态引导。传统四维锥束CT成像技术受制于现有成像算法和硬件,在临床上难以进一步推广。当前放疗中
学位
经颅电刺激是无创调控大脑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认识脑、保护脑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已有研究表明,经颅电刺激在人脑中产生的电场分布是影响其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难以获取经颅电刺激的在体实测数据,不同干预参数下经颅电刺激在脑内产生的电场分布特性依旧不清楚,其生物物理学特性还有待研究。目前不同刺激参数下脑内的电场分布主要通过电场仿真模型来预测,但模型的预测性能并未得到充分评估与验证,此外,如
学位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经在神经性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中取得良好疗效,并在其他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光明前景。DBS通常采用高频脉冲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刺激模式较为单一,其时间模式和刺激波形具有很大的设计空间,亟待进一步开发以提高DBS疗效并拓展其应用。而且,HFS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限制了DBS快速发
学位
哺乳动物具有灵敏的味觉感受系统,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检测各种味觉物质。味觉受体作为味觉感受器通常在口腔的味蕾中表达,因此能够识别酸、甜、苦、咸和鲜等五种味道。近年来,味觉受体在非味觉组织中的分布和生理功能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呼吸道、消化道、心脏、大脑等组织都有表达,其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感知味道,研究显示味觉受体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论文将表达味觉受体的组织或细胞作为敏感元件,利用微纳传感器作为
学位
人体生物电信号(心电、脑电、眼电等)的采集广泛应用于医院监测、家庭监护等过程中,为评价心脏、脑、睡眠等功能提供重要依据。生物电信号通常采用一次性湿电极采集,然而一次性湿电极存在皮肤过敏、粘贴不方便、不可重复使用、耗材消耗量大、连续使用时间有限等缺点,航天等特因环境下需要重复使用、低侵扰的电极。近年来,各种织物干电极被用来实现穿戴式心电检测,使用该类电极时不需要涂抹导电膏,体验舒适、可穿戴,可洗、可
学位
在临床上,预后通常指基于患者本身的临床或非临床特征对其在未来某段时间内某结局发生的概率进行估算。准确的预后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和后果,辅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预后研究包含四个主题:总体预后研究、预后因素研究、预后模型研究和干预效果研究。近年来,电子病历数据的大量积累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为预后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预后模型和干预效果研究。本论文主要对基于电子病历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