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又称胶质母细胞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成人最常见呈浸润性生长的颅内恶性肿瘤,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达40%,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发病率逐年增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具有高度侵袭性,弥漫性地向周边浸润,与脑组织无明显分界特点,因此手术治疗仍会有相当数量的肿瘤细胞残留。由于肿瘤细胞具有快速无限增殖的潜能,因此胶质母细胞瘤短时间内会再次复发,单纯手术治疗难以彻底切除,故多采用手术切除加放化疗联合治疗。术后放射治疗过程中,电离辐射可以导致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破坏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启动死亡程序,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但人体中存在的非同源末端链接修复机制,可以对其DNA双链断裂进行修复,维持其基因组完整性,肿瘤细胞得以继续增殖分化,缩短了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时间。DNA-PKcs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迁移、恶性程度及放疗敏感性有关。目前国内外在DNA-PKcs表达与肝癌、肺癌、胃癌及鼻咽癌等预后及治疗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在胶质母细胞瘤方面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胶质母细胞瘤中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研究胶质母细胞瘤中DNA-PKcs、Ki-67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DNA-PKcs表达水平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1-2012年间收治的首次手术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的30例患者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3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瘤组织中DNA-PKcs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及肿瘤的大小。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分析它们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1.30例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DNA-PKcs表达,其中强阳性表达14例,弱阳性表达16例;强阳性组较弱阳性组有更高的表达,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强阳性组较弱阳性组生存期短,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DNA-PKcs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915,P<0.05),而DNA-PKcs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手术切除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Ki-67表达,其中强阳性表达12例,弱阳性表达18例;强阳性组较弱阳性组有更高的表达,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强阳性组较弱阳性组生存期短,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719,P<0.05),而Ki-67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手术切除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胶质母细胞瘤中DNA-PKcs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832,P<0.05)。4.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DNA-PKcs弱阳性组生存率高于强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弱阳性组生存率高于强阳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DNA-PKcs和Ki-67阳性表达率为100%,其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且DNA-PKcs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DNA-PKcs和Ki-67可作为判定胶质母细胞瘤复发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DNA-PKcs对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判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