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高校扩招以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便开始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实现就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企业在耗费大量成本进行校园招聘后,往往无法寻求到满意的人选;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较快的融入社会环境,并由于某些能力素质的缺乏而难以胜任工作;企业从短期效益出发,认为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与期望相距甚远,从而对大学生做出一些负面的评价。为了探求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源,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能力认知差异”这一主要因素,力求通过对大学毕业生、企业、职业人士三个主体对就业能力的认知调查,找出其中既存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因为;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提炼和总结,归纳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并结合访谈资料,分别对大学生、企业和高等院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访谈及二手数据获取研究所需的原始资料;然后对资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编码和频次统计,得出本文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最后对频次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产生差异的因为。
在分析提炼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共得出六个重要结论:大学毕业生、企业、职业人士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种,且差异显著;大学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短浅性;企业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大学毕业生与企业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很可能加大“就业鸿沟”;大学毕业生与职业人士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可能导致大学生入职后难以胜任工作;企业与职业人士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分别对大学生、企业、高等院校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对大学生的建议包括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心态的调整,阅历经验的丰富,为人处世的学习等;对企业的建议包括按需招人,优化考核方法,从人才增值的角度看待大学生,加强校企合作等;对高校的建议包括明确自我定位,落实各项责任,保证教育的与时俱进,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