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以来,中国为了提升人民币为与中国经济发展互相匹配之国际地位,藉由扩大跨境贸易结算及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等方式,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有显着成效。然而随着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以及人民币面临阶段性的贬值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型契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透过本研究充分理解市场环境改变时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的动态关系及交互影响,作为将来资本帐完全开放前的预先准备。可以预期的是,除了在岸的市场以外,人民币未来必定是面向更为开放而且量体更大的国际供需市场,如何在有序的政策引领下,一方面保有在岸人民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国际社会对人民币作为计帐货币、投资或是价值储存的货币功能需求,需要深刻理解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政策传导的效度及受到冲击时的反应。本论文透过完整涵盖的研究样本与研究期间,及稳健的研究方法,为上述政策意义找到答案。过去对于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关系的研究,在离岸市场及产品上多着重于香港地区的无本金外汇交易(NDF),然而随着香港财资市场公会(TMA)自2011年6月起每日公布香港地区美金兑人民币(CNH)定盘价后,不仅香港地区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交易更加蓬勃发展,人民币汇率期货也在各地区陆续展开,本论文完整涵盖上述范围,以弭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具有理论与实证上的意义。本论文通过中国在岸人民币汇率对香港地区离岸店头人民币汇率及香港地区、芝加哥、新加坡与台湾地区汇率期货交易所之人民币汇率期货之间的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及GARCH等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工具检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冲击影响及领先-滞后等效果。并进一步扩充模型,以分析纳入中心汇价之后的动态关系是否改变,同时运用滚动分析法避免样本期间选取的偏差及观察上述动态关系的时序变化。此外因应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当初外汇储备持续单向累积的议题,在透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汇储备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得到有意义的发现。具体来说,得到以下结论:(1)在岸人民币汇率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互有交流,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逐渐增深,当两者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主要是由离岸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2)在岸人民币汇率与离岸人民币汇率期货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偏离均衡时都是由交易所的人民币汇率期货进行调整,表示在岸人民币汇率还是具备有价格主导能力。(3)港交所的人民币汇率期货对在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长期关系与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的场外市场对在岸人民币汇率之间长期关系的模式最为接近,其共同要素为两者的成交量都是同类型市场中最高,且与中国保有最为紧密的关系。(4)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该关系随着国际化进程而逐渐减弱,代表人民币国际化已有成效,汇率并非是决定外汇储备的单一要素。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主要贡献有,(1)使用滚动分析法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关系,结论稳健并富经济意义;(2)通过对包括场外市场、四大人民币汇率期货市场之不同态样的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考察,及近五年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时程每日数据的完整时间跨度,充分体现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之间交流关系的变化情形;(3)实证研究的结果可用于未来深化研究或当此面临国际化新阶段的政策规划提供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