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欧洲犹太难民,是二次大战结束时根据盟军关于“难民”定义所界定的特定犹太群体。起初约有20—30万纳粹大屠杀的犹太幸存者,他们和非犹太人一样,被安置在难民营或集散中心内,由盟军和国际机构照料。经过三个月的大规模遣返,至少仍有10万左右的犹太难民滞留欧洲,其悲惨境遇仍然没有改变。民族性和目标的唯一性使犹太难民问题在充满难民的欧洲凸现出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1945—1952年的欧洲犹太难民问题,着重分析了英美在难民问题上的政策和分歧、犹太难民的变化、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出现后,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英大国的态度和政策各有不同。美国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哈里逊报告奠定美国犹太难民政策的基础。报告改善了欧洲犹太难民的生活,从而吸引了仍遭受反犹之苦的东欧犹太人的到来,导致西欧出现新的难民潮,到1947年欧洲犹太难民数量增至30万左右。与美国相反,英国出于维护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考虑,竭力回避犹太难民问题,在犹太难民身份承认、移民巴勒斯坦以及东欧新难民的进入等方面,设置种种障碍。英美两国的分歧,最终使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在犹太难民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的解决完全取决于巴勒斯坦未来的政治前途。1948年以色列的成立为犹太难民问题解决找到了根本途径和主要办法,约有25万回归以色列。随着犹太难民被其他国家所接纳,犹太难民营逐渐减少,1952年欧洲所有难民营基本关闭(1957年最后一座难民营关闭),战后欧洲犹太难民的历史得以结束。尽管战后犹太难民问题存在的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特别是巴勒斯坦及中东的局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为美国提供了借口,使其全面介入中东事务;其次,恶化了巴勒斯坦局势,敦促了英国委任统治的结束;最后,推动了以色列的建立。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对研究战后犹太历史和巴勒斯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