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会的迅猛崛起为人们的日常文化创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其中,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汇聚成了一道异彩纷呈的网络文化景观。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指的是受众通过对流行媒介文本中的热点人物形象进行能动性改编和二次创作的网络文化传播活动。社会语境是理解传播现象的出发点。从宏观层面来看,影视热点形象网络再生产的兴起得益于文化格局的开放与包容、娱乐经济与消费社会的推波助澜以及新媒介技术的赋能。进而视之,受众、资本和政府三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首先,出于多种目的,生产性受众利用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进行社会化舞台上的个人展演。其次,在网络中流量可转换成经济资本,关系可转换成社会资本,这两种资本成为网络再生产活动的隐形推手。最后,政府会对网络中的内容生产发挥导向作用,管控恶搞文化,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同时促进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创新。尽管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形式花样繁多,但仍旧遵循符号生产的基本模式。一般来说,影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人物符号的IP式裂变是符号生产的基本套路,但其生产的内容常常走向夸张式刻板形象。此外,诞生于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再生产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受众偏好下的选择性解读使再生产对象具有不可预测性,消费社会的娱乐化表征本性使再生产内容具有戏谑性,作为时尚的狂欢则使再生产形象的流行具有短暂性。在网络再生产的影视热点形象的传播扩散中,社会化网络带来了趣缘化与跨领域的传播机理,社会网络中的关系与互动构成了其独特的扩散路径。在整个传播扩散过程中,情感动员与认同建构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在情感动员中,情感的共振、联结与释放能调动普遍的社会情感;在认同建构中,出于对影视形象的自我投射,人们有了认同基础,继而通过“我们”与“他者”的对立,来表达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意识形态对主体的询唤。影视热点形象的网络再生产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现实的镜像化表达,是民众情感的隐喻式呈现,也是艺术生产的创新性实践。然而,宽松的社会语境在提供肥沃的生长土壤的同时,也留下了乱象滋生的缝隙,对此应充分重视并寻求对策。第一,针对影视热点形象网络再生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要强化导向意识,及时纠正错误的和偏激的舆论倾向;第二,针对由于对商业利润过分追求而出现的乱象,应完善市场法规,破除“灰色地带”;第三,针对再生产活动中出现的低俗文化现象,应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共同营造绿色的媒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