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2反应的高分辨交叉分子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在低碰撞能下F(2P)+ H2(j=0,1)反应的动力学以及探测这一重要反应的共振现象,我们研制了一台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和氢原子里德堡态标识的飞行时间谱技术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的最大优点有两处:一是引进氟原子转动束源;二是同时利用两个转动探测器来采集信号。在碰撞能0.19~1.2 kcal/mol范围内我们对F(2P)+ H2(j=0,1)反应进行了全量子态分辨的高分辨交叉分子束散射实验的研究,通过高精度的理论动力学计算,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反应机理以及反应的共振机理。在碰撞能为0.52 kcal/mol时,实验所观测到的F(2P3/2)+ H2(j=0)反应产物HF(v’=2)显著的前向散射峰是由于束缚在特殊的HF(v’=3)-H’振动绝热势内基态(003)的Feshbach共振和第一激发态(103)的Feshbach共振所引起的。而且由于这两个共振态之间的干涉,产物HF(v’=2)的前向散射得到明显的增强。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氢分子的转动激发对Feshbach共振的影响。在碰撞能为0.52 kcal/mol和0.56 kcal/mol时F+H2(j=1)反应中两个共振态(003)和(103)对产物HF(v’=2)没有贡献,反应主要是通过连续隧穿反应机制进行的,是直接反应过程。在碰撞能为0.56kcal/mol时F(2P3/2)+ H2(j=0)反应中基共振态(003)、激发共振态(103)和连续隧穿效应均有贡献,而且基共振态的贡献主要是前向散射;激发共振态的贡献前后向散射都有,前向散射稍多一点;而连续隧穿效应的贡献则是明显的后向散射。而在碰撞能为0.19 kcal/mol时,F+H2(j=0)反应主要是通过连续隧穿机制进行的,而F+H2(j=1)反应中则有明显的前向散射峰。这也是由于两个共振态(003)和(103)所引起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自问世伊始便在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普及,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社会总体生产力、发展进程起到优化提升与推进作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大海里生活着一种墨鱼,它肚子里有一个墨囊,一旦碰到可疑现象,就放出墨汁来掩藏自己的身体,它想不到的是,这种防身的办法正好给捕捉它的渔民提供了方便。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而定量研究的比较少。在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背景下,研究党员积分制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党员的考核由定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开展门诊统筹的必要性。方法:在文献研究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调查,结合国内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本文采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直接动力学方法对以下几类重要的氢及卤素迁移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揭示了下列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机理。Cl + CHBrF2 →CBrF2 + HCl Cl + CHBr2Cl →pr
当前,全国各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公、检、法及其他执法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据了解,有些地方把人民法院执行案款也纳入“收支两条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是极其复杂的微观过程,涉及到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性质、金属间弱相互作用、相对论效应等量子理论的基础问题,所以该类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