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是一个已经开始受到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高教管理者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建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价值观的基础上,着重对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进行了历史审视,并以制度文本为依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人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与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构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理念和制度创新的设想。什么是人性?无论从中国古代哲学的人性论、西方哲学的人性观对人性进行的哲学层面的阐释,还是从人性的心理学描述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来的理解,它都离不开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这一命题。认识人性、人性化与人性化管理及其制度的真正意义,科学地建构以人性为主题的价值观,是确立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制度化管理是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的基本约束机制,是依靠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并建立在“物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因此,它在客观上存在着只讲科学和理性而忽视人性的缺陷。大学教学管理过于重视制度化管理,然而,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故而,教学管理及其制度规范必须高度重视人性化要求。我国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体现不同特点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仁爱”教学管理思想,使当时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太学或私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重视学术自由; 书院制度中“学规”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完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我国近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的,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的实施是基于对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尊重。新中国建立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泛政治化,其出发点在于满足政治的需要,政治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点弱化。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后,学年制、学分制等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在宏观层次上我国逐步制定了一些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