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利用硅溶胶在纯钛金属表面制备二氧化硅涂层,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测定具有不同厚度涂层的纯钛试件在含氟人工唾液环境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以及自腐蚀电位,评价不同厚度的二氧化硅涂层对纯钛试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纯钛金属全冠,纯钛支架等修复体的防腐蚀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铸造工艺制备28个纯钛片,纯钛片厚度为1mm,边长为1cm,另外铸造10个圆柱形状的纯钛试件,直径为6mm,高度为13mm,先后经过丙酮,无水乙醇和蒸馏水超声清洗处理后,晾干备用。试件分为四组:A组为对照组,B,C,D为实验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分别经过1次,2次,4次溶胶-凝胶法镀制二氧化硅涂层处理。测量二氧化硅涂层厚度,并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将试件放于含氟人工唾液中浸泡,24h后取出晾干,用电化学综合测试仪扫描其极化曲线,通过曲线观察计算每片试件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自腐蚀电位(Ecorr)。测量结束后蒸馏水超声清洗5min,晾干,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10个圆柱形纯钛试件,分为两组,每组5件,随机选择其中一组,对其测试面进行2次法镀制二氧化硅涂层,10个试件均在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磨损实验。记录其磨损量。对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学方法为S-N-K检验、Dunnett T3检验以及t检验。结果1扫描电镜下观察镀制不同厚度二氧化硅涂层的试件表面,涂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纹。裂纹的存在会使金属基底暴露,可能影响金属的耐腐蚀性。经过电化学测试之后,试件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斑点。2试件经过电化学分析仪测试的结果如下:实验组(B组)与对照组(A组)的自腐蚀电位(Ecoor)、自腐蚀电流密度(Ico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组)与对照组(A组)的自腐蚀电位(Ecoor)、自腐蚀电流密度(Icoor)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三个实验组(B,C,D组),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制备二氧化硅涂层组相比于未制备组,其抗腐蚀性未见增强,二次组与四次组,相比未制备涂层组,其抗腐蚀性均增强,二次组效果最佳。3制备二氧化硅涂层组与未制备二氧化硅涂层组相比,其磨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制备二氧化硅涂层组相比未制备组,磨损量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1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纯钛试件表面制备二氧化硅涂层,涂层分布均匀,表面裂纹较少。2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纯钛试件表面增加二氧化硅涂层后,纯钛试件的抗腐蚀性能得到增强,二次制备涂层效果最佳。3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纯钛试件表面制备二氧化硅涂层,涂层耐磨性不足,提示涂层制备工艺有待改进。4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纯钛试件表面制备二氧化硅涂层,耐腐蚀性良好,为增强口腔科铸造纯钛义齿支架材料的抗腐蚀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其耐磨性的不足,影响了其下一步临床的应用,故需研究出一种新的制备工艺,以增强其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