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城乡发展差距、农业与非农产业非均衡发展及农民心理认知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和非农产业,造成农地因无人耕种或欠缺管理出现农地利用效率低的现象,即“农地空心化”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已周期性地出现四轮较为严重的农地空心化现象,该现象不仅造成国家土地资源浪费、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还会引发基层管理、“三留人员”的情感、教育和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农地空心化现象及其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农地空心化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解决好农地空心化治理问题是保障安徽省实现中部率先崛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本研究试从农地权能扩张视角研究农地空心化治理问题,主要从顶层制度保障、经营和服务组织保障以及资金和人才要素保障三方面深入分析农地权能扩张对农地空心化治理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指出从农地权能扩张即农地经营权流转这一崭新视角研究农地空心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学者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安徽省农地空心化的演变过程、形成原因及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指出农地权能扩张为农地空心化治理提供科学可行的途径,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及要素保障三方面深入分析农地权能扩张对农地空心化治理的作用机制。再者,在分析基于农地权能扩张的农地空心化四大治理模式基础上,根据皖南、皖北典型村庄的调研情况对样本村农地空心化及其治理模式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熵值法对样本村农地空心化治理模式的效率进行客观评价。研究认为:安徽省同一地区不同治理模式效率的分项得分大不相同、南北部不同治理模式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各模式在农地流转过程缺乏中介组织的介入。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明晰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农地流转中介体系、完善农地流转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及分类发展农地流转模式五方面提出安徽省农地空心化治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