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生死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Zh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及内涵,隐藏在这些风格与内涵中的正是这些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独有的价值观体系。生活在不同价值观体系中的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时常千差万别,这种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层出不穷。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简单直观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甚至揣测对方。中日两国的文化甚有渊源,在表象上有很多的相似点。然而经过历史的变迁,两国的文化性格已经产生了许多显著的差异,其原因及表现均是方方面面的。本论文仅从生死观的角度浅析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并归纳了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两国人的生死价值观来看,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惧怕死亡。日本人所认同和遵循的是为了名誉、羞耻而死,与之相比中国人则认同为了业绩、国家、正义、自由等而献身。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从前向封建领主和大名尽的忠全部转移到天皇身上,由此“忠”开始绝对化。而中国的根本伦理规范是“孝”,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轻率的死是不孝。同时又不否定“忠”的重要性,只不过中国的“忠”含有上下两方面的义务,是双向的“忠”。直到宋代,“忠”才成为国家主义的内容,开始提倡为国家牺牲。从宗教观角度看,神道代表了日本人生死观的全貌,并将其浓缩;佛教的“无常”思想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日本人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中国人在传统儒教和佛教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相对理性的、温和的、谨慎的、大义凌然的生死观,既包含了果敢与勇气,也兼备了对死亡的知性看待。比较分析得知,日本人的生死价值观是:惜名知耻;中国人的生死价值取向则是:死得其所。日本人视“忠”为最高伦理规范,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则是“孝”。日本人在生死观问题上主要受神道及佛教无常思想影响,而深植于中国人心中的是儒家的以孝为本、舍生取义及佛教的生死轮回思想。以上正是导致中日两国不同生死观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近来,我国对页岩气资源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气储
三相异步电动机因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运行可靠且价格便宜,在工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电机设计过程中,应用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电机进行电磁计算与优化设计,进而达
随着全球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了各种行业,极大地改变了以前传统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
中越两国的相互交往,古而有之。越南的传统医学来源于中国,而中国的医学中,也有着许多越南治病的药物和方剂,两国在医药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医学的发展。随着
初中语文课程应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所以应对生活开放、对其他学科开放以及对学生自身开放。此外,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还要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死板沉闷的局面,让教师从“三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自然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
在卷筒纸印刷机工作过程中,卷到卷的张力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张力控制不合适,就会发生卷材的褶皱、变形,影响印刷质量,造成卷材浪费。张力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变
弹力是高中物理较难点,为了展示学生的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中去,尝试让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提示教学效果较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