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应以理论为基础,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因此本次论文主要想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点理论梳理。 本文论述立足于日常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借鉴有关语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在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语文的内涵是言语,语文教学即言语教学。作为言语,从语言学角度上看,就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言与意的互转。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在于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这种言语水平。言语教学既要重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的物质外壳的工具性,也不能无视语言中包含着的人的思想、情感、人格、文化等人文的因素,即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同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既不相同而又有联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教学是语文能力培养最有力的抓手。语言习得具有内隐性,内隐学习是言语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且在有些学习任务中具有外显学习所没有的优势,因此语感教学应遵循内隐学习的规律,重视对语言作品的涵咏、吟诵、体悟。但作为课堂教学教师应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语感训练,这是一个有着明确学习目的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即外显学习占优势的学习,教师的外显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相结合可以使学习达到最优化。语感教学要走学生的“美读”与“烂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路子,语感分析则是教师进行外显指导的一条途径。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基础是来自遗传的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语感图式是言语活动的心理基础,一切语感活动从原有的语感图式开始,而为学生提供高于其同化能力的言语作品进行语感教学,促进学生语感力的提高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如何进行语感教学要遵循语感形成的规律。语感的内隐性、非传递性决定了语感能力是不能通过传授获得的,应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语感图式的建构需要学生亲身与言语作品的双向交流中构建。科学的外显训练与语感分析,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感能力培养缺一不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