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数儿童只能在硬质广场以及拥挤的街道玩耍,越来越远离新鲜的空气和大自然环境。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休闲农业园,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农耕文化、农事体验活动和农业生态景观给儿童提供了天然的生态教室,同时也是实施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发挥乡村独特优势,利用“旅游+” “生态+”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归纳、案例研究、论证分析、实践案例的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以休闲农业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休闲农业的景观要素、类型、可认知性以及休闲农业与儿童的关系,找出休闲农业和儿童认知自然的关联性,即休闲农业的可认知性为儿童进行自然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其次,对自然体验式的儿童行为活动适宜性做出评价,按不同年龄段总结出儿童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并尝试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喜好和认知能力。针对以上特点,从安全性、参与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农业可认知性方面对农业园做出适宜性评价体系,概括出适宜体验的农事活动,为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和体验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对我国最先发展休闲农业的台湾地区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是台北头城休闲农场和台南仙湖休闲农场,从项目概述和规划设计两方面做出了详细分析,并进行案例对比分析和借鉴经验总结。然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休闲农业园设计体系。以旅游心理学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环境农业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分别得出以下结论:休闲农业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特性、设计方法。以此实现儿童体验并认知自然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设计体系,以滁州市全椒县“辉隆休闲农业园”为例,将规划地段打造成集乡村文化、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农园目的地,满足儿童乡村体验、认知自然的需求,理论结合实践阐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