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与冯梦龙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倡导尊情文学观的杰出代表。明代中期以前的文坛,宋明理学占着统治地位,文人们被禁锢在压制人情人性的理学思想中不能呼吸。随着阳明心学的兴起,明代中后期的文坛出现了一股尊情尚性的文学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封建理学,汤显祖与冯梦龙的言情理论要求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表现人的自然情感和欲望,是对禁锢人的思想情感的程朱理学的有力反拨。 汤显祖以“临川四梦”闻名于世,他的戏剧创作皆“为情所使”,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产物,汤显祖在他的文章中多次肯定了情存在的合理性,阐释了情的普遍性与超越性,开拓提升了前人的理论视野。他看到了封建理学对人类自然本性的扭曲,对情感与个性的扼杀,所以他高举以“情”反“理”的旗帜,宣扬人间至情。 冯梦龙认为“情”是高于天地万物而存在的,没有“情”就没有一切。“情”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情”还能陶冶情操,改变世风。他希望用“情”来醇化社会,教化人类,情与理相互融合在他的情教观中。 汤显祖与冯梦龙的情观同中有异。汤显祖的情观是一面尊情反理的战斗之旗,这种情与理是誓不两立的。他的情观具有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超越世俗,超越生死,超越时空,永恒不灭的,必将在自身的逻辑中获得圆满的实现。冯梦龙的情观既继承了激进的万历精神,表达了对人性的弘扬,又体现了这种精神的走向衰退,表现了情必须受理的制约。它是扎根在世俗社会中的现实之情,溶入了社会、伦理、道德、金钱等世俗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和现实基础。对于人类面临的情欲挑战,汤显祖与冯梦龙的作品展现了不同解决方式:汤显祖是通过自省——梦幻后的顿悟来达到自我提高;而冯梦龙却要醒天下,他运用社会的力量:伦理、道德、舆论甚至因果报应来进行监督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