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存活时间延长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系统,可在除去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铜绿假单胞菌因其产生的吩嗪类化合物具有电子传递作用,可用于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如何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总产电量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SJTD-1及其突变菌株为实验对象,对以其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放电过程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SJTD-1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吩嗪-1-羧酸(Phenazine-1-acid,PCA),是其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主要电子传递体;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压会随着其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加。尽管敲除转录因子MvaT的突变菌株SJTD-1(ΔmvaT)的PCA产量较野生型有所提升,但其燃料电池放电电压近130 mV,远低于野生型菌株440 mV的最大电压。而且,两者的电压时间曲线差异较大,突变菌株电压可持续约40小时的最高峰值,而野生型菌株电压则在其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这说明吩嗪-1-羧酸作为电子传递体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发酵液中的细菌存活数也会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初始放电阶段,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生的电压会随活菌数目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大。当细菌进入稳定期达到最大活菌量时,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压也到达峰值。之后,细菌进入衰亡期后活菌数量逐渐减少,电压也随之下降。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菌株SJTD-1(ΔmvaT)在发酵过程中的细胞存活时间更长,放电时间更持久。野生型SJTD-1仅能放电90小时,产生1.30 J的总电量;而突变株SJTD-1(ΔmvaT)则可在生物燃料电池中持续放电超过160小时,总电量可达2.32 J。因此,延长铜绿假单胞菌在发酵液中的存活时间,可增加其放电时间,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总产电量。此外,为了探究突变株存活时间延长的可能机制,我们利用基于i-TRAQ标记的蛋白组学方法比较了野生菌株SJTD-1和突变菌株SJTD-1(ΔmvaT)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时的表达蛋白。结果显示,有66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其中37个显著上调,29个显著下调。这些蛋白参与了包括物质转运与代谢、细胞生长防御及信号转导等多条胞内代谢途径。其中,与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如基因opmD在突变菌株中的表达量较野生菌株上调了4.9倍,可能导致了突变菌株的存活时间延长。本工作可为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提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推进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目前,昏迷是重症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对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和辅助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患者昏迷评估一般采用昏迷评分量表,但量表评分依
目的:侵袭和转移是肺癌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同时也是影响预后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肺癌患者免疫力从而抑制肺癌的侵袭迁移能力,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致病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由其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据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报道,在2015年,超级细菌已经造成欧盟和欧洲经济区超过3万人死
表面等离子体是一种存在于金属和电介质界面的电子疏密波,它是由自由振动的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沿着金属表面进行传播,在微纳米结构中对电磁波具有强烈的束缚作用和传导能力,表面等离子体拥有着许多特殊的效应和现象,被众多的研究学者所青睐。其中亚波长结构的光学器件,尤其是金属-电介质-金属型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结构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而且对电磁波具有更强烈的束缚效果而被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亚波长光栅结构中只存在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选自英国地质灾害领域专家比尔·迈奎尔(Bill McGuire)所著的《世界末日成因:你不曾想了解的事》(A Guid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以贵金属金、银纳米粒子为核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核壳纳米材料具有贵金属核和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壳层的双重特性。而且核壳异质的结构使得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局部电磁场,
拟话本小说《欢喜冤家》展现了晚明社会病态畸形的婚恋悲喜剧。在人物叙述上,一系列女性在晚明商品经济发展和个性思想解放的时代中呈现出奔放、智慧的鲜明特点,蕴含着作者对
由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侵染引起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是常见且重要的玉米真菌病害。目前,对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已有了初步的研究,前期工作已证明MAPK信号传递通路在
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缩写GRB)起源于大质量恒星晚期坍缩或者致密双星并合的过程,是发生在宇宙学距离、恒星层次且极端高能的伽马射线爆发现象,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强烈的爆发事件。GRB事件为检验和发展物理理论提供了重要实验室。基于观测数据得到的GRB光度经验关系是研究GRB物理和宇宙学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寻找GRB火球减速与喷流拐折的关系,研究其物理起源。此外,快速射电暴(缩写FRB)是一类可能与G
该英汉翻译报告选自澳大利亚白人作家兼艺术家金·马胡德的回忆录《干湖之舟》第一章到第七章,作者通过记述个人经历探讨了澳大利亚家庭关系、黑人和白人关系、妇女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