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是通过观察脓毒症肺损伤(ALI/ARDS)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外三科收治的成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24例,按常规治疗加安慰剂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或灌肠,每日2次,治疗14天;中西医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或灌肠,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3、7和14天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病因、呼吸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II评分、脏器累计数目、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病死率以及疗效判定等指标。结果:(1)两组炎症因子比较:经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sTREM-1、PCT以及CRP)均呈现下降趋势。西医组第1、3、7、14天和中西医组第1、3、7、14天血清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第14天血清sTREM-1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下降幅度较西医组更明显;西医组第1、3天和中西医组第1、3天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西医组第14天血清PCT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第7天和中西医组第14天血清PCT水平近似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3、7、14天血清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相同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我们比较各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调控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能力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中西医组第14天氧合指数与西医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d、3d、7d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呈逐渐升高趋势,于第14天接近正常人水平,且与同组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医组则呈现治疗早期升高,中晚期逐渐下降趋势,与同组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H、PaO2及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II评分、脏器累计数目均降低。中西医组第14天中医证候积分与西医组第14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3、7天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II评分和脏器累计数目相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降低ICU病死率方面比较并无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总疗效比较:西医组与中西医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出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的趋势,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太少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显效率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肺损伤(ALI/ARDS)要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脓毒症肺损伤(ALI/ARD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氧合指数恢复,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更迅速、更敏感。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及减轻肺损伤的作用。